■主笔:关月
播种田野新希望
新闻回顾:湛江日报报道,在有“粤西粮仓”“广东第一田”之称的雷州东西洋,扑面而来的是春耕春种的滚滚热潮。
微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竞标争先、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下,做好今年的春耕工作,更增添了不少紧迫性。
可喜的是,近年我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在雷州东西洋,这边厢是“大铁牛”在水田来回穿梭,那边厢是白鹭结伴田间嬉戏,更有云技术、大数据等撑起智慧农业,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在这片红土地上展示了其勃勃生机,驱动着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有机农业加快转型。
正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这个万物复苏、蓬勃发展的季节,“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我们该有的奋进姿态。播种田野新希望,不负春光勤耕耘,聚集新要素、激发新动能,我们一定能把雷州东西洋变成希望的田野,让“春天的约定”更加动人。
让非遗“出圈”更“出彩”
新闻回顾:近日,2023年湛江市文化艺术志愿服务活动一一“湛江市一小时民俗文化精品展演”在赤坎金沙湾精彩上演。
微评:一小时民俗文化精品展演,是湛江的一项“传统节目”,对于拉近非遗文化与市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很有帮助。
推广非遗项目、让民俗文化更有活动,很关键的一点,是让文化融入日常、让传统接轨现代。近年,借力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非遗文化的推广取得了许多新突破。越来越多非遗传承人通过直播“出圈”、收获“点赞”。有人说,“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青年一代的点赞与转发,如果没有粉丝们的下单与抢购,无人问津的非遗,迟早会成为休眠的文物。
反观湛江,我们在利用新媒体推广本土特色民俗、非遗文化等方面,光拍了、发了、以为“出圈”了还不够。在信息技术加持之下,加之短视频与直播平台勃兴,非遗这样的传统艺术样式,真正有了更为宽广的“第二舞台”。我们要拿出“竞标争先”的精气神,努力把湛江非遗打造成“爆款”,不仅要“出圈”,更要“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