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归巢,游子回家。满大街的中国红如归家的信号,腊月二十六,习惯了回乡下过年的我们,踏上了百里归途。
路过娘家高凉墟,一袭古风让我们放慢了归家的脚步。这是儿时的帅堂墟,却又不是儿时的面貌。小小的墟道,承载着岁月的洗礼,因振兴乡村而焕发了年轻的活力。看,高凉墟的长街,红灯笼,七彩灯,流苏帐暖,年味升腾。暖风飒爽,满目的苍翠繁花;青砖红瓦,老店换了新貌。我忍不住慢慢看,乡村振兴新风尽情地展现在眼底,我惊喜地把儿时的记忆翻个遍,新街换了古道,处处繁华笙歌,处处风景如画。
“老谭,你看,那是我读书时吃过的柴火粉皮,居然还在,味道不比别处的差哦。”儿时的记忆油然而生。
“梁叔,给我来四碗汤粉,一碟瘦肉炒粉。”老板也还是二十年前的,就是有了些岁月的见证,老板看着我,有点惊讶。我这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容颜褪。”也难怪老板不认得了。
“好嘞,马上来。”
“叔,你认得我吗?我娘家就在河对面,我二十年前来你这吃过汤粉,那味道一直记得。我们这墟变化真大啊!”
一听我说墟道变了,老梁叔就来劲了,娓娓地给我道着墟镇的变化,眼角那深深的鱼尾纹下隐藏不住的是满心的欢喜和对党、对政府的感激。
听梁叔介绍这几年的生意不好做,他们这几十年的老字号都差点挺不过去,因为这高凉墟的改造,这里成为了网红打卡点,我们墟道热闹起来了,每天都人潮攒动,生意自然就好了起来,特别是那充满古风的天桥,不仅是打卡的景点,更守护了过往老少的安全,真是一举多得……
吃一口热气腾腾的粉条,味还是二十年前的,近乡情深,心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在眼前这碗二十年不变的汤粉中蔓延开来。乡村振兴战略如同阵阵春风,润泽大地,吹满华夏,吹到了我的粤西故乡。
带着满身的暖意,满眼的家乡新貌,我们继续着归程,奔赴下一站的幸福……
车子一路向北,越往北,山越高,空气越是清爽。经过两个小时的跋山涉水,平岸小桥流水处便是我先生的老家。阳光布泽,暖霭生辉,放眼望去连绵的山峦环抱着红转白墙的宁静村屋,悠悠的溪水叮咚地唱着欢快的歌,熏暖的风儿送来混合着泥土青草的独特香气,农家地堂上的家鸡正在觅食。山上几隅梯田倚路而作,田间有几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媪身影,每看到汽车驶进村道,她们都会昂首眺望,因为她们在等待,等待那份属于她的热闹。这里的山水孕育出的人儿都有着山一样的磅礴胸怀和水一样的柔情。
“阿姨,我阿婆叫我拿给你们吃的。”晕车的我还没缓过来,邻家的小孙儿崇亮便提着一条生猛的大鲩鱼来到我家客厅,腼腆地把桶一放然后有点害羞地转身拔腿就走了。一年不见,这孩子长大了,也开始害羞了。提前几天回老家的婆婆从邻家大嫂处回来,看着鱼说:“这是氽仔鱼,大嫂家和张英家一起在山坑养的,纯山泉水养的。前天捉回来的,大嫂家分到三条,她一直讲等你们回来留一条你们尝,可是到今天死了两条,她们宰来煎了。剩下这条活的,她见你们回来了便叫崇亮拿来了。你睇,青菜又怕我不去摘,摘了一大扎给我。”看着眼前生猛的大鱼,婆婆手上抱着的翠绿的大芥菜,我这个曹江妹前几年说过山坑养出来的鱼真好吃,我娘家都没见过这么大的芥菜。邻家的大娘就给记住了,年年都给我留一条大活鱼,近年末便会给我种一畦芥菜……满满的暖意,又一次在心间升腾。
嫁给先生十来年,每年我们都会回老家过年,一住就是十来天,这些日子里,我会带着全寨子的小孩和自己的孩儿到溪间捉鱼弄泥,在冬闲的田间烧火烩鸡,在村间的古道旁追蝶玩蚁。我会把在娘家学得的家乡美食,分享给邻里。虽然有点蹩脚,但他们总会毫不吝啬地给我大大的称赞。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甜李,滴滴感动,在心湖漾开的是淳朴的民风和浓浓的乡土之情。
又是一年岁时,仰首,赏满天的火树银花,今夕七彩的夜光,融化时光的风霜,新岁的天灯,照亮这满乡村的温情。风会铭记花的香,一路迤逦而回,是因为我惦记着这宜居的美丽乡村,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这里的一切一切。
这里有大山的磅礴,这里有泉水的甘甜,这里有黄发的闲怡,这里有垂髫的嬉戏,这里有吹着古朴淳民风的山水田园,这里有焕发着新时代发展的繁华街道,这里有刻在我记忆深处的乡情,是记忆,也是传承。
不管我早归,还是迟回,那份乡情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