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雷州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导向,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之路。(5月25日《湛江日报》)
5月25日,湛江日报以《立足“三大抓手”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题,报道了雷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过程中的新做法、新亮点。文章中对当下雷州发展形势的一句论断,令人深思——“工业是雷州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雷州发展最大的潜力板。”
“潜力板”,这个词藏着雷州强起来的秘诀。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雷州在农业上创造过不少辉煌。雷州盛产水稻,常年两造水稻种植约90万亩。其中,南渡河两岸的东西洋更是被誉为“广东第一田”“粤西粮仓”,水田连片面积达28万亩,是我省最大的双季水稻主产区之一,肩负着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重任。这里自古流传着“两洋熟雷州足”的谚语,近年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更收获了“稻梦空间”的网红美誉。在“12221”市场体系的探索助力下,近年雷州,一批“爆款”特色水果以你追我赶、抱团接力的姿态,走出了一条“争鲜”之路,形成了覃斗芒果、调风凤梨、雷高香蕉、附城西瓜、企水圣女果等众多地域品牌……
然而,国内经济实力强的县域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工业是龙头,是脊梁,是硬支撑。“腾笼换鸟”打造千亿平台、“智改模式”上新高效引擎、“乡贤回归”积蓄发展后劲、科润上市实现“凤凰腾飞”……实践反复证明,产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雷州要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就必须尽快把短板补上。
面对制造业当家、“工业立市”的全新考题,雷州正以“三大抓手”作答。
何为“三大抓手”?港口建设、绿电供储、平台建设——这正是雷州在新赛道上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三个关键所在,必须拿出拼的勇气、闯的劲头、争的意识,在“精准发力、出手见效”上发挥出“抓手”的特点,推动工业短板向潜力板实现转变。
精准发力、出手见效,雷州找准了“着力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抓手,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离开项目,工业发展就如同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因此,雷州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提出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旨在进一步发挥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雷州片区和雷州经济开发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统筹推进结构调整和做大总量,分产业、分链条细化目标,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效。过去,雷州在湛江市首创为优质项目实行“厂房代建”新模式,令投资企业眼前一亮。今后,要扎实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下苦功,把“雷厉风行”的作风形象打造成地域品牌。
精准发力、出手见效,雷州找准了“突破点”。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要把工业短板变潜力板,除了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也要懂得融入大局借势发力。雷州推出的“三大抓手”,就很好地找到了借势造势、借力发力的“突破点”。且不说“平台建设”本身就有“高标准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加快谋划建设湛江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区和广东·海南特别合作区”的战略意义,另外两个“抓手”——“港口建设”,既放大了“深水良港众多,有大小港口20个”的优势,布局激活乌石港、企水港、流沙港的辐射带动潜能,又契合了深耕“蓝色粮仓”、唱响“海上牧歌”的大势所趋;“绿电供储”,则是紧抓“双碳”契机,科学规划布局海上风电,作出了“加快推进零碳产业园英利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力争远景风力发电装备制造项目落地建设”的规划。
精准发力、出手见效,更关键的是把“着力点”“突破点”变成“增长点”。这就需要撸起袖子、点燃激情,拿出真本领、下足硬功夫,以实打实的工作、硬碰硬的担当,在“短板变成潜力板”上论英雄。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激活“潜力板”,让雷州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