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

湛江日报 2023年07月07日

资料图片

  话题背景:中央网信办6月底发文,自即日起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的网络环境。

  整治重点包括:有害内容隐形变异问题、网络欺凌问题、隔空猥亵问题、网络诈骗问题、不良内容问题、网络沉迷问题、新技术新应用风险问题等7个方面。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坚决守护孩子上网的绿水青山

  ■瞿吉好(湛江幼专)

  孩子盼暑假,家长怕暑假。这不,暑假来了,我的担心也来了:幼儿园毕业的小宝少了些旧伙伴,多了位新“伙伴”——动不动就把我们的手机“偷”去,勤快地刷屏。刚中考完的大宝也似乎要放飞自我,坐在久违的电脑前,看看听听,不亦乐乎。我偷偷瞄上几眼,心里不免忐忑:手机也好,电脑也罢,偶尔跳出几个“儿童不宜”的画面,让人有些尴尬!

  现在,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存在的隐患比较严重,最常见的有:一机在手,万事皆空,“我的眼里只有你”——所谓“网络沉迷”;涉嫌“黄赌毒”,腐蚀孩子的“三观”——所谓不良内容;还有网络欺凌、诈骗、诱导、恶评、个人信息泄露,等等,毋需赘述,其危害也都不言而喻。因此,有效净化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是个大难题。诊治网络病患的首要办法当然是法政手段,“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办”,例如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由教育、文化、宣传部门和网络警察等予以担当,在保护“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上,他们责无旁贷。近日,中央网信办发文,表示将即时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将突出工作重点,压实平台责任,从严处置处罚,以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的网络环境。这项行动可谓及时呼应了人民群众需要,我们有理由期待其成效。

  但另一方面,我们做家长的也绝非旁观者,对网络安全问题不可等闲视之,在净化孩子上网环境上不能无所作为。常言道:“由好变坏易,由坏变好难。”尤其是在时间较长的暑假里,如果缺乏恰当的引导和管理,任由孩子在网络信马脱缰,则可能导致“好学生成坏网民”的后果,家长将悔之晚矣。回到文首,在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和防范网页不良内容方面,我自己有几点思考与各位家长分享:

  第一,克服“心太软”思想。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确实辛苦,平时管得严(学校规定不准带手机,有的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好不容易放长假了,玩玩手机,上上网,不行吗?有的家长心一软,磨不过孩子央求,加上自己可能工作忙,于是迁就加纵容,对其遨游网络不加监管。

  第二,最好有具体规定。软硬兼施,与孩子商定使用手机和上网的条件,例如在完成作业或家务前提下的“有奖使用”;设置开机密码,规定关机或断网的时刻;家长有权检阅相关网站网页,时常了解孩子的智能设备和常用小程序等。

  第三,善于柔性引导。家长做好表率,不要手不释机;创造机会偕同孩子阅读书报、研学旅行、参加文体活动等,孩子精神世界里正能量的装多了,负面的东西就空间少了;家长监管上网时要戒粗暴,宜商谈,多说“你可以”,少说“你不准”……

  让孩子过一个健康、充实的暑假吧,维护网络“清朗”,永远在路上。

  防范青少年沉迷短视频

  ■米苏(霞山)

  随着暑假的到来、自由控制时间增多,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必须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中央网信办6月底发文,表示将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一项重要整治内容正是网络沉迷问题。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显著高于我国总体互联网普及率(64.5%)。且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78%,首次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至10岁。其中,网络成瘾人数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4.1%。抛开数据不谈,在与家长们的交流中,笔者也发现部分学生着实对网络有“瘾”,有吃饱饭总要刷一会视频的,也有睡觉前打几局网络游戏的,还有的家长手机一放下,就会被自家孩子“盯上”。这类情况不重视,必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众所周知,沉迷网络不好。对于青少年而言,沉迷网络危害尤甚。比如会影响视力、休息不足,长期玩手机还会产生注意力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等问题。更令人担心的是,如今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沉迷网络游戏这样的单一问题。直播、短视频等新形式的网络娱乐方式的兴起,让青少年所需面对的网络诱惑越来越多。媒体报道中,不乏小学生为打赏主播,偷偷花掉家里数万积蓄;农村少年被手机游戏吞没,手游瘾成为乡村“流行病”等案例。笔者也曾听学生谈起,现在回到家不要说看书,连电视都不想看了,只想刷抖音、看视频。事实证明,防范、应对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特别是沉迷短视频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在笔者看来,短视频比手机游戏更有“侵扰力”。因为短视频懂“算法”,会根据观看者的兴趣、习惯利用大数据来推送“对口味”的视频,大部分青少年自制能力弱,往往忘了“就看几分钟”的承诺,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而且短视频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里面有很多“病态流量”,比如有的展示暴饮暴食、大吃大喝画面,宣扬铺张浪费;有的以低俗着装、露骨动作等方式,进行炒作引流;有的为蹭热点造谣传谣,扰乱社会秩序;有的炮制虚假情节哭穷卖惨,或演绎低俗剧情诱骗打赏消费。这一类短视频,不仅“辣眼睛”,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防范青少年沉迷短视频,首先要从家长做起。一方面,是要自己少玩手机、少刷视频,多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和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另一方面,即便让孩子偶尔玩玩手机,也要从旁做好引导,要对短视频内容把关,不能让孩子看那些“病态流量”,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希望“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能收到实效,加强对平台、行业的监管,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让“清朗”行动

  成就“晴朗”暑假

  ■晓莹(遂溪)

  暑期已至,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为未成年人过好“晴朗”暑假保驾护航。这一专项行动从巡查到打击,可谓是全链条监管,既是对网络平台的严监管,也是对不法行为的强震慑,得到了家长们的拍手叫好。

  身处数字时代,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常态化趋势日益明显。不可否认,互联网在帮助未成年人拓宽视野、丰富认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网络信息纷繁芜杂,暴力、低俗、诱导不良行为等问题屡禁不止,扰乱了正常网络安全秩序,侵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加之未成年人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分辨力、自制力、保护力还不够强,极易出现沉迷不良网络环境中难以自拔的现象。因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不可小觑。

  暑期是未成年人调整身心、提升能力的好时机,也是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的高发期。只有靶向施治、多方参与,方能治出效果、管出成效。从政府部门角度出发,要进一步压实属地网络平台的监管和查处责任,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监管,强化对网络平台的管控,在保障信息安全、规范网络秩序、维护网络环境等方面多下功夫,积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另一方面要从严整治处罚,对发现的违规平台账号视情采取禁言、下架关停、纳入黑名单等措施全面管控,以雷霆万钧之势遏制网络安全问题蔓延,给不法分子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从网络平台的角度出发,要加强对平台信息的审核把关,把好把严准入关、内容关、发布关,确保在源头上有效把关、治理有效。从学校和家长的角度出发,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引导,平日里多一些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培训和关心关爱互动,提升未成年人抵御不良网络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清网”“育人”双管齐下。从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要用好难得的“黄金档期”来放松身心、补充课内课外知识,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行为和网络环境,平安、健康、快乐、有益地度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