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龙头(山车)乡村旅游美食文化节在坡头区龙头镇山车村开幕,活动将持续至11月21日。
“民以食为天”,无论到哪里旅游,“吃什么”都是游客关注的重点。对于一些游客而言,找寻美食本身就是一种出游动力,可以为了满足味觉的享受,千里迢迢地“探店”打卡。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湛江美食的推介攻略很多,“湛江Citywalk美食日记”等话题被众多网友关注并不断丰富续写。而对于广大乡村而言,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让特色美食成为乡村旅游新名片,同样令人期待。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过去向耕地要口粮,到如今食物来源遍布山水林田湖草沙,我们的餐桌,从未像今天这么丰富过。特色美食的走红,映照出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变。尤其是举办美食文化节,更直观地反映出一些村庄在农文旅融合上的破冰与发力。作为吸引游客的初始动力,打出“美食牌”有着门槛低、成本低、启动快等不可比拟的优势,美食旅游可以打造地方品牌、提升旅游吸引力、带动多行业发展、增加就业甚至创业机会,却无需大规模建设,是乡村短期“出圈”的有效路径。但是作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仍需进一步挖掘美食文化内涵,打造一批乡村美食标签,让城里游客从“心动”到“行动”,让外地游客能下定“跨越千里来探店”的决心。
乡村美食,应突出“地道”。今年以来,湛江周边游恢复态势明显,不少家庭会选择周末、节假日到周边村镇来一趟“寻味”之旅。在经历了大鱼大肉的“洗礼”,以及怀揣着对绿色、健康食品的向往,“舌尖上的乡村”被不少人收藏进了打卡清单里。但要真正做到在那么多地方美食中脱颖而出,一地的美食标签首先应该突出的就是“地道”。原料必须是地方出产,制作方法必须是地方传统工艺,采用的配料、调料甚至水都必须是本地的,还要使用地方特色的“土”器皿,才能构成地道的乡村美食,缺一不可。比如同样是吃烧蚝,为什么不在市区的夜宵摊档里来上一打止馋,反而要专程到乡村美食节里“打卡”?真正吸引人的无非就是“地道”。把“地道”放大,特色才能彰显。
其次,是要营造有乡村风情的餐饮环境。乡村美食节,“节”是载体、“美食”是主角、“乡村”是灵魂。假如一个乡村美食节跟市区的美食嘉年华办得差不多,那又怎么会有沉浸式的体验呢?一些做得比较好的村庄,会在“氛围感”上下功夫。如将一个个摊位设计成茅草屋,在内部的布置上尽量运用农业及乡村文化特性来塑造气氛,甚至把本土文化、本地故事作为特色印在墙上。
最后,是要充分运用媒体扩大乡村美食的知名度。“食物之变”反映“乡村之变”,而其核心在“人”,因此大可借特色美食讲述食材种植养殖及发展背后的乡村振兴故事。那些或带着“乡土味”生活气息、或采用“网红款”包装的美食短视频,赋予了乡村美食浓浓的乡愁、暖暖的情怀、美美的惊喜,也自然而然地拥有了带人气、带销量、带品牌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