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湛江日报 2023年12月08日 林无涯

  12月6日,坡头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出“有喜事来种树,坡头更美丽”倡议书,呼吁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参与“有喜事来种树”。(12月7日《湛江日报》)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12月4日,市领导到遂溪县调研“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创建时强调,广泛发动群众自觉参与绿美湛江生态建设,积极学习推广“种喜树”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移风易俗,加快形成“有喜事来种树”的社会新风尚。湛江日报也推出了一个整版的报道,介绍茂名高州市镇江镇推进“有喜事来种树”的做法经验。

  作为积极回应,坡头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12月6日就发出了倡议书,呼吁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参与“有喜事来种树”。行动之迅速、态度之坚决,可见一斑。

  从镇江镇实践来看,“有喜事来种树”是绿美生态建设的有效路径。种树增绿,自然是奔着生态感官上的“绿”且“美”去的;而种的是“喜树”,引导办喜事的人们到植树造林点或各村居周边义务植树,则更是追求将“绿美”的观念“植”入人们心中,在广袤乡村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种喜树”所追求的“绿”,不仅是生态之绿,更是生活态度之“绿”——简约、节俭、生态、和谐;“种喜树”所追求的“美”,不仅是景致之美,更是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之美。

  要引导村民群众参与到“有喜事来种树”中来,甚至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土特色创出自有品牌,发了倡议书之后,还需从三方面去努力。

  其一,是要在“规范”上下功夫。要把“有喜事来种树”倡导文明新风与革除陋习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好正反面事例激发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组织的作用,通过民主协商,凝聚村民共识,拟定村规民约等约束村民在办喜事中的一些陋习行为。另一方面,可以把“有喜事来种树”融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文化创建活动中去,合理设置考评制度,通过“积分制”等奖励,激发村民参与“种喜树”的热情。

  其二,是要在“示范”上出实招。过去,办喜事往往容易“讲排场”“比阔气”,人情消费成为村民的沉重负担。通过文明示范,宣传引导,让村民正确认识文明乡风的好处与价值,变“人情攀比”为“文明攀比”,才是移风易俗正确的“打开方式”。其中,党员干部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头参与到“有喜事来种树”中来,做文明乡风的示范者、引领者、推动者。一些做得好的村、镇也应作为示范,将好经验加以推广。

  其三,是要在“教范”上敢创新。引导“有喜事来种树”,如何打动人是关键。绵绵用力、循循善诱,才能引起共鸣。坡头的“咱村铺仔”是个沟通交流的好平台,借此平台围绕“种喜树”来一次村民大讨论,使村民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村民心里才会有一个“理解—认同—行动”的过程。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期待“有喜事来种树”能在湛江这片红土地上“种”出乡风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