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林小军 李亚强)12月6日,50岁的陈石桂骑着摩托车来到距离村委会办公室不远的种植基地,与合作伙伴“老唐家”创始人唐铭凯洽谈十九香丝苗米的购销事宜。这些天他心情不错,除了刚获得湛江市人社局颁发的“乡村工匠”专业职称,自己亲手种植的新品种丝苗米也将迎来大丰收。
陈石桂是雷州市唐家镇土亩村人,他观察到,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耕地出现了不少撂荒,看到农田里长满的不是粮食而是杂草,他下决心回到村里,将撂荒地流转回来种起来。陈石桂刚回来时,水稻种得并不顺利,没有技术,全凭自己摸索的传统经验,但成本高、产量低,遇到病虫害发生,再加上粮食收购价格不高,头几年,几乎是连年亏损。
车到山前必有路。2021年,广州与湛江结对开展新一轮帮扶工作,来自广州5家帮扶单位组成的帮扶工作队进驻唐家镇。陈石桂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志同道合的“新农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他经常跟帮扶干部在一起探讨产业振兴。在广州派驻唐家镇帮扶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引入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团队、广东凯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他开展合作,手把手指导如何进行良种选购、土地改良、病虫识别与防控、水肥管理等粮食生长知识。就这样,他渐渐也成了村里村外知名的“田间医生”。
“有各方帮扶力量的助力,我种的50亩丝苗米还没收割就被广州酒家集团订购一空,真正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条衔接。”陈石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