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打造薯业全链条,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湛江甘薯:从“芯”出发 点亮产业“薯”光

湛江日报 2023年12月15日 林小军 李亚强 林逢洁 陈志强

广前公司甘薯种植基地郁郁葱葱。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工作人员正把“稳村番薯”装箱打包。本报记者 刘冀城 摄

火山薯。 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遂溪县杨柑镇甘薯种植基地,薯农们正忙着收获甘薯。 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广东瑞盈三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在检查脱毒甘薯试管苗的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李波 摄

这是生长良好的脱毒试管苗。 本报记者 李波 摄

脱毒试管苗移至大棚种植。 本报记者 李波 摄

遂溪县城月镇林队村甘薯种植基地,工人们顶着烈日把甘薯苗栽种到土里。 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挖薯机一过,大量甘薯从泥土中“脱颖而出”。 本报记者 李忠 摄

广前公司甘薯种植基地,无人机智能化喷淋作业。 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广东佳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薯产品。

广东佳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薯一体化加工厂糖化仓库。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广东佳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薯一体化加工厂生产区。 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广东佳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薯一体化加工厂一派繁忙景象。 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本报记者林小军 李亚强 通讯员林逢洁 陈志强

  从恒温的无菌室里培育出脱毒“芯片”种苗,在北方薯区的“空档期”冬天,被种进肥沃的火山土壤中,“吃”着独有的“海鲜肥料”鱼肽蛋白长大,“走”进标准化厂房,经过进口高端仪器18级光学分选技术严格“体检”分类,并在“糖化愈合库”上进行高温糖化愈合,经过精心包装,被销往全国各地,成为餐桌上的宠儿……

  这便是一条来自湛江的“火山红薯”从产到销的“标准化”一生。近年来,湛江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不断扩展甘薯“种植版图”,全市甘薯播种面积达90.9万亩,总产值超40亿元。当前,湛江已构建起薯业全链条、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格局,湛江甘薯正成为农业增收、农户致富的“金薯”。

  差异化发展

  甘薯变身致富“金薯”

  在京东等电商平台内,一箱5斤装的湛江“火山红薯”,被卖出约60元的高价。“凭借着我们的精细化管理,差异化发展战略,已逐渐扭转人们对甘薯‘土疙瘩’的传统印象,将湛江甘薯卖出高端水果的价格。”土生土长的遂溪小伙陈文清,原本是珠三角一名“白领”,2021年3月,他瞄准湛江甘薯市场,返回家乡遂溪与朋友联手成立佳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决心要实现甘薯种植的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订单化生产。

  3年的时间过去,如今,佳淳农业已实现种植甘薯一万亩,建立起高端甘薯标准化中心、甘薯一体化加工厂、全国最大的甘薯糖化车间。在这里,甘薯在上市前,必先经过国外引进的数字化甘薯分拣机“体检”分类,并利用高温糖化愈合技术,经高温愈合糖化后的甘薯,甜度提高,品质进一步提升,成为了高端的“火山红薯”。目前,“火山红薯”走进高端市场,成为国内知名红薯品牌,批发遍布全国16个一级水果市场,长期合作供应超过1000家商超和团购平台。

  立足纬度低、日晒强度大的天然优势,湛江顺势而为推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甘薯差异化发展战略。遂溪一年四季皆可种植甘薯,每年可收获2至3造,当北方在8月至10月无法种植甘薯时,大力推广冬薯种植,将北方薯区“空档期”转变为湛江甘薯“黄金期”。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使得冬闲农民有活干,更与北方错峰种植、错峰上市,确保甘薯种得好、卖得快、价钱高。

  南薯北运,贮藏保鲜是关键。遂溪建设甘薯冷藏保鲜设施,提高运送的品质和范围。全县甘薯预冷处理能力达300余万吨、冷库贮藏能力接近6万立方米,为延长甘薯贮藏期和销售期保驾护航。洋青镇物流分中心建有2万平方米的火龙果和甘薯多功能仓储,引进国外先进的甘薯分选设备,拥有先进的甘薯高温技术、糖化技术、光学分选技术,年发货量210万件以上。

  我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湛江甘薯的市场认知度,拓展市场份额,发挥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2019年,“遂溪番薯”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并获得遂溪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湛江甘薯已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苏村番薯”“下六番薯”“稳村番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遂溪番薯”“雷州番薯”“廉江番薯”),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苏村番薯”),“粤字号”农业品牌2个(蔬果人家-杨家蜜薯,乐田农业-番薯),获得绿色食品的有6个,注册甘薯品牌的有12个,形成甘薯“一村一品”专业村7个。

  从“芯”出发

  蹚出甘薯产业“芯”征程

  走进位于遂溪县河头镇罗宅村的瑞盈三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脱毒甘薯苗研发中心无菌室内,架上的组培瓶内,一簇簇甘薯苗吐着嫩绿的芽。不久前,这些芽苗被技术人员通过显微镜从甘薯芽叶尖抽取出无病毒感染的分生细胞组,在恒温的无菌室里成长出脱毒的甘薯幼苗。据了解,该生产基地是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普宁市农科所的战略合作成果,在省内属首家,代表着国内甘薯育苗的先进水平,基地每年在研发投入上超过2000万元,现有育苗基地产值约4600万元,不仅满足了周边5万多亩土地的种植需求,甚至远销新疆、海南等地。

  “都说先进种苗技术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在这里,我们确实像造‘芯片’一样育苗!”瑞盈三农组培厂厂长罗基虎介绍,甘薯脱毒苗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与脱毒培养的结合,可以达到有效去除甘薯体内病毒的目的。获得脱毒株系后,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中再通过无性繁殖培育出大量的甘薯脱毒种苗,不仅能使部分甘薯品种提高一倍,同时还能使甘薯产量增产20%—30%以上。

  “从源头抓起的脱毒薯苗,种出来的甘薯不仅个大,外形饱满,产量也大大提升,种植了那么多年甘薯,这一种苗让我们农户大为获益,从中看到了‘薯’光!”雷州甘薯种植户陈亚养表示,脱毒薯苗产出的甘薯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和功能性成分,经过家庭烹饪后,甘薯依旧能保留80%以上的营养成分。

  从“芯”出发,为湛江薯业注入一颗优质的技术“芯”。坚持把良种作为甘薯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命线”,我市先后制定《“下六番薯”质量技术要求》《“下六番薯”生产技术规程》等文件,探索统一种植技术标准。

  当前,湛江正全力加强脱毒薯苗良种基地培育建设,全市每年可生产和推广脱毒薯苗5.7亿株以上,并已取得多个优质品种的甘薯育苗知识产权授权,注册了7个商标,为脱毒种苗应用推广提供有力支撑。其中,瑞盈三农已成功引进普薯32号、广薯87、玛莎莉、鸣门金时等10余个优良品种,在甘薯茎尖脱毒技术方面,已完成“普薯32号”“广薯87”“玛莎莉”“鸣门金时”等甘薯品种脱毒培育,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研发与推广获得成功,为湛江市薯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接二连三”

  拉长产业链扩大“薯”光

  “产业链上下贯通”是湛江建立打造产业“薯”光的秘诀。通过突破传统甘薯种植单一的“一产”发展模式,湛江不断完善甘薯的育种、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等甘薯产业全链条,并以甘薯为依托,延伸出采摘等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接二连三”,用小甘薯“链”出大产业,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在御唐府餐厅,你不仅能点上一桌海鲜大餐,还可以让粤菜师傅为你送上火山薯泥、锅贴薯泥饺、香煎薯泥饼等独具湛江特色的“甘薯全席”。预制菜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市场,推动着湛江市甘薯精深加工产品成果多元化、营养化、产业化、商业化。当前,御唐府、恒兴等预制菜企业已打造出黄金薯泥球、香煎薯泥饼等甘薯类菜式10多款,正加快转化成为工厂化的预制菜产品,并在岭北工业园建设食品加工厂,预计2024年投入生产,将推出更多优质甘薯产品,擦亮湛江甘薯品牌。

  “过去,人们只会把甘薯当作充饥的口粮,如今随着我们不断改良甘薯品种,并依托先进的深加工技术,甘薯正被做成越来越多的美味食品。”走进位于遂溪县北坡镇新屋村的遂溪县鑫垚农产品加工厂,一只只红彤彤的甘薯从生产线进入,经过自动化加工,最终变成了甘薯粉丝、甘薯粉皮等深加工产品,具有晶莹碧透、口感细腻、柔滑有韧劲、久煮不糊等特点。目前,产品畅销省内广州、深圳、东莞和海南等地,广受市场欢迎。新垚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日华表示,下一步将增设加工生产线,生产即食型甘薯粉丝,计划每日加工甘薯100-200吨,每年与农民签订50000吨甘薯购销合同,增扩销售途径,解决农民“产后”问题,有效带动甘薯种植业的发展。

  为了拓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六番薯”的加工产业链,遂溪县草潭镇引入湛江耕集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日加工鲜薯1500吨,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食用甘薯淀粉加工企业。该企业投产后,生产的甘薯淀粉可应用于粉丝、粉条和粉皮等食用加工品、食品包装纸袋等工业产品、西药片剂等医药产品,将进一步拓展湛江市甘薯全产业链发展。

  “加工率低是湛江市过去薯业发展的短板,要提升甘薯业附加值,就必须提升深加工研发能力。”湛江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除了发展好番薯干、粉丝等初级加工品外,还将聚焦甘薯营养保健品开发,如代餐、营养品、护肤品等,通过科技与加工创新,将为湛江薯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做优做强甘薯事业,湛江市成立了甘薯协会,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和资源,畅通产业链企业之间供需对接。积极发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助农作用,研发推出甘薯贷、甘薯保险等专项金融产品,今年遂溪县为甘薯单品贷款2亿多元,保险保障金额超过1亿元。推广“合作社+专业户+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订单生产模式,为发展甘薯种植产业赢得兜底保障优势,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增收致富,每亩可增收约3000元。

  “12221”市场体系

  解锁营销新“密码”

  我市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户经济效益。通过以“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甘薯产业向“产得好、卖得好、卖出品牌”发展。

  政府搭台,打造特色农产品IP,助力甘薯火出圈。9月22日,遂溪县在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同时,举办了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展示遂溪推动甘薯产业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擦亮遂溪甘薯品牌。在政府的营销助力下,2019年,“遂溪番薯”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2021年,“下六番薯”“何爸甘薯”入选湛江最受欢迎的五大名牌甘薯名单。其中,草潭镇下六村种植的“下六番薯”,是从围海造田经改良后的土壤中培育出来的优质薯品,先后在海南(海口)农副产品博览会和湛江市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并获得“首届湛江旅游优秀产品”称号,成为遂溪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走进湛江南站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包括甘薯干、甘薯粉丝、甘薯糖果、甘薯泥等各类甘薯深加工农产品应有尽有。不少主播正对着镜头推销着湛江甘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湛江市面向消费终端的甘薯线上销售规模逐渐扩大。借助“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推广湛江甘薯,3月28日,遂溪县领导走进爱心助农直播间,为当地特色的“西瓜红”甘薯代言,实现了遂溪数字农业助推农产品线上营销流通的升级。

  目前,湛江市甘薯线上销售已经具备较大规模,在产品定位上覆盖高、中、低等各个市场层次,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大农户+电商平台”网络经营销售模式。如较大的电商企业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销售高峰期的日走货量可达75吨,产品定价从4元/公斤到20元/公斤不等,可满足不同市场定位。

  此外,为了实现与外地“合伙人”对接,湛江多次组织电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经纪人团队前往全国各地寻找“合伙人”,开拓外地市场,其中遂溪甘薯通过东北“合伙人”的助推,甘薯产品走出国门,畅销俄罗斯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