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道旁的古民居鳞次栉比。
关新村一街四巷的古民居群。
文/记者钟邦国 图/记者张锋锋
雷州市南兴镇关新村坐落在南渡河下游,万顷洋田的平原上,十里稻花香,自古就有“金鸡下洋”的美誉。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钟灵毓秀的关新村沉淀了厚重的文化遗产,就像一块嵌在良田中的碧玉熠熠闪光。
关新村始建于明末年间,现有人口2000多,是以关姓为主,吴、梁、杨、莫、邓等多姓杂居的自然村庄。据记载,因最先来定居关新村的是伍氏,因此该村也曾叫伍仙村。关姓祖先由其母带四兄弟于清乾隆年间自徐闻县搬迁而来,繁衍至今,后才将村名更名为关新村。
关新村于2013年被国家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13座清代古民居均为砖木石结构瓦房
四合院布局保存完整
关新村之东,从清嘉庆年间起相继建成了一街四巷的古民居群,东西各有一个大闸门,北面有三个密栏门,南面有两个密栏门。防御空间严谨,犹如一座小城。村庄里古民居鳞次栉比,至今仍然保持着街巷民居的生态风貌。
记者沿着古老的青石街道走进村里现存的古民居,但见德庆、树德、方榖、赞元、春元、龙观、廉让、慎德、富德、均德、敬德、逢吉、诒翼,13座古民居的门额字迹犹存。
据介绍,关新村里的13座清代古民居均为砖木石结构瓦房,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古民居面积仍有1.7万平方米左右。其中最古朴的巷道要数大众巷,长125米,修建于公元1675年间。
“这里的每幢民宅,都是四合院布局,取二进或三进门,客厅、前后厢房、天井、影壁、花园、密室(钱库)、炮孔枪眼、炮楼应有尽有。另外,古民居中每户大门旁设有石凿圆孔,专供猫狗进出。”村干部梁少键介绍,虽然有的古民居因历史原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袭受到损毁,但其结构格局依然存在,可辨其昔日的恢宏规模。古民居尚存的门楼灰塑彩绘,仍可见精致生动,美轮美奂。
2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下,文化浓郁也是关新村古民居的一大特色。据介绍,关新村史上曾开办私塾,建有“颂读轩”等书院,聘请各地名师来村中悉心指导学子,为培养人才不惜投入大量人物物力。书院占地面积大,右边有一座两层的的碉楼,与书院连成一体,细处还有许多精美的石雕,防火墙是采用了波浪形的厚墙。如今,书院虽已损毁,但“颂读轩”的字迹犹存,昔日的光彩仍然可见一斑。
关新村重文崇教史上也累结硕果,人才辈出。据《海康县志》《海康县续志》等所载,关新村有岁贡关旭、关焕章,附贡关启勋、关兆霖、关振兰,廪贡梁步云,县丞关克宽,营千总关克明等。民国初期,关乃敏毕业于广东法政大学,其后,关子畴、关乃球、关明玉等也从广东法政大学毕业。
村干部关传丽告诉记者,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的荣誉称号后,每年到关新村来参观和考察的游客等人数明显增加。前几年,该村又争取到上级部门拨款,对古民居周边的道路、排水、照明等硬件设施进行建设。下一步,该村还将争取拨来的资金对古民居进行修复,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
古民居尽显明清建筑艺术特色
雕梁画栋石镌彩绘犹存
近日,记者走进了擎雷山前的关新村。同行的南兴文化站站长袁忠不禁感慨,关新村13座古民居是一处文化遗产的“富矿”。
主巷道右边的树德民居,外观基本保持完整,虽墙体一些红砖出现松动,但内部架梁和外部装饰完好;屋脊、角翘、檐头处皆有雕刻装饰,大多是以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为主题的图案花纹,具浓郁的明清古建筑艺术特色。
树德民居后面的春元民居则保存较好,虽然规模较小,但仍可渐古豪宅的特点——屋脊、角翘、檐头、画梁、牵梆、窗花处皆有雕刻装饰,山水花鸟、飞禽走兽、梅兰菊竹、龙凤呈祥等图案花纹,大多是石镌和彩绘,精雕细刻,造型生动,美观大方。而在门口供狗猫出入的石孔门上,也有精细花纹。
在春元民居对面的龙观民居,宅第正门之上镌刻的诗词优美,书法飘逸大方;屋脊、檐头、画梁处有石镌和彩绘,造型生动,美观大方。据介绍,此书法为清朝的浙江进士陈毓祺所题。在门墙上,记者又看到有一个葫芦状的小洞,原以为是墙砖缺失而致,关传丽似乎看出了记者的误解,忙解说“那是土匪前来攻村留下的弹孔”——原来,这里的古民居除了高墙重瓦外,建筑内外均有很多枪眼,以防匪贼的侵袭。
进入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的方榖民居,但见该民居建筑格局独特,宅第、客厅居室、炮楼合为一体。民居是四合院布局,客厅、前后为厢房、天井影壁、花园、密室(钱库)、炮孔枪眼、炮楼,依次排列。屋脊、角翘、檐头、画梁、门廉、窗花处皆有雕刻装饰,或木刻,或石镌,或泥塑,或彩绘,精雕细刻。
慎德民居位于民居群主道的尽头,门口“慎德”二字有些模糊。该屋为硬山顶红瓦屋面,屋脊和架梁的木雕、彩画装饰丰富,中厅屋架,后厅廊下木雕精美绝仑,具有当地古建筑的特点,外墙保存得也较好,外墙批以古代红毛土,砖石铁硬,使墙体坚如磐石。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诒翼民居是十三座民居群里面雕刻和彩绘保存得最好的。门口的彩绘,经历这么多年的风雨洗礼,颜色依旧鲜艳,石雕很清楚显示出所绘的图案为两幅不同的山水画,在“论翼”两字周围都雕刻上一圈完整的元宝图案,所见之处都有雕刻花纹,其中一些花纹非常独特和罕见。
在目前仍有人居住的逢吉民居,其外墙和屋脊的装饰和形状保存得很好,门口“逢吉”二字是遂溪才子陈乔森所题。部分墙体进行过返修,但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结构,四合院布局,二进或三进门。一进屋是天井,房屋内部的架梁也是完好。
古迹也爱“赶新潮”
让传统文化“染上”时代气息
“关新村历史文化厚重,一街四巷、十三栋古民居群见证了关新村昔日的辉煌。”与记者一同走访了关新村后,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陈红文说,无论是门楼富含寓意的题字、题诗,屋脊、角翘、檐头、画梁、牵梆屏风、门廉、窗花等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刻,还是一幅幅灵动的山水花鸟、飞禽走兽、梅兰菊竹、龙凤呈祥等图案花纹,都充分展现了关新村历史人文风貌、艺术品味及生活情趣。
关新村古民居群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如何才能深度挖掘其精髓,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活”起来?陈红文认为,可考虑通过创新手段,用数字技术展现古民居的整体风貌,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传播历史人物故事,使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气息,让文化古迹也“赶新潮”,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爱。
“保留传统村落原来的味道,让传统村落留下乡愁、留下文化记忆。”南兴镇委书记陈锡广认为,传统村落其实是文化的记忆,对文化传承,弘扬红土文化是最好的平台。
陈锡广介绍,南兴镇曾联合雷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承担了关新村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任务,制定了关新村古民居的有关保护措施。不过陈锡广同时也坦言,囿于资金有限,目前只能首先对古民居进行保护,把传统村落划入规划范围内,对核心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传统村落维护和管理难度不小,责任重大,全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陈锡广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在关新村学习推广东林村的好经验,整理好13座古民居的资料后,在13座古民居门口挂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各个民居的简介便可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