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遂溪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岭北工业园),率先完成园区基础设施“九通一平”,大大增强了项目引进的吸引力和园区的承载能力。 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较大挑战。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有利于拓展制造业新空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产业转移形势
一、国际产业转移处于“十字路口”
首先是世界性能源危机逐步呈现。欧洲产业巨头如西门子、科莱恩、巴斯夫等加快在中国扩张布局产业基地,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有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完善的产业供应链。其次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近五年来,不少劳动密集型头部企业如Nike、雀巢、瑞能、铃木、富士康等纷纷部分或全面撤出中国,外迁到东南亚、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再次是中美贸易摩擦和脱钩加剧。客观上加大了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政治风险、商业成本和市场风险。
二、国内的产业转移正在梯度发展如火如荼
国内产业转移的三种形态。第一种是资本推动下的发达地区虹吸效应。合肥、武汉、苏州和省内的广深珠莞佛等地都相继成立了各种产业引导基金。凡产业基金发展得好的城市,产业发展迅猛,经济增长率跻身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反之,则增长乏力。第二种是区位优势下的产业传导。如江西赣州邻近广东,在珠三角腾笼换鸟战略中不断承接流出产业,顺势形成产业集聚。第三种是政策引导下的产业有序转移。如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明确提出,通过推进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尽可能将珠三角转移的产业留在省内,破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困境。
湛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机遇
一是从产业发展平台上,获得省的重点支持。湛江作为粤西产业大市,被定位为省内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今年5月,湛江主平台被省确定为全省五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主平台之一,获得了省财政4.3亿元的资本金扶持。
二是产业用地充足,发展空间广阔。各县(市、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按需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全方位支撑产业项目落地,重大产业项目如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涉及用地用林指标可实现应保尽保。有丰富的深远海资源尚待开发,可有效支撑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产业布局。
三是产业基础良好,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现。通过广湛高铁、快速公路和亿吨大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使珠三角产业向湛江转移的瓶颈得以消弭。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等投资超百亿美元的超级项目,和晨鸣、冠豪、中纸等纸业巨头聚集发展,为湛江发展先进材料、绿色化工、特色造纸等产业厚植了产业基础。廉江小家电产业集群还获评全国首批2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
四是营商环境优化,招商新模式极大提升项目投资效率。全市产业园区全面推广“招商七件套”:熟地招商、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厂房代建、固投奖励、融资租赁、基金跟投。通过一揽子解决产业用地、产业融资、建设审批等企业投资“痛点”“难点”“堵点”,推动产业项目快签约、快动工、快投产见效。
高层次锚定
前瞻性产业导入方向
当前,广东正瞄准“全球先进”发力,步入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湛江作为产业主承接地,要聚焦国际产业风口,在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细分领域寻找产业机遇,厚植承接珠三角、长三角及国际产业转移基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是发展先进材料产业。依托中科炼化、巴斯夫、湛江钢铁等头部企业发展应用于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建筑化工等领域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于电子信息、医疗卫生、新能源等领域的现代高分子材料和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制造等领域的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做好专精特新的下游产业育链强链。
二是发展新能源产业。在当下的外贸出口和世界产业风口中,可谓“得新能源者得天下”。加快集聚风电产业的风机制造及配套,发展包含储能电站、储能电池、逆变器等新兴技术的新型储能产业;补足现有光伏产业的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环节;布局绿电制绿氢绿醇,海水淡化以及潮汐能波浪能开发利用。
三是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聚焦海洋装备高附加值关键环节,依托湛江湾实验室,积极布局高端海工装备、海洋牧场配套设施研发制造。如大型工程船、LNG船(含浮式LNG接收平台)、浮式养殖平台等。针对海洋通信领域引进广州工控海缆制造项目等。
四是发展医疗装备和医药、美妆产业。重点引育护理机器人、民用高压氧舱、中子刀、核检测器械、靶向治疗放射药物等领域高新企业。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与精细化工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引进NMN、青春素、蛋白肽等抗衰老药物。发挥湛江重化基地和化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美妆和时尚产业。
多措并举
高效承接产业有序转移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为承接产业转移蓄势赋能。加快组建市级基金管理公司,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平台作用,为承接重大项目提供产业基金,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入湛江实体经济壮大、重点项目建设上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用地储备,优先保障落实产业园区项目用地指标,落实规定工业用地指标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50%以上。着眼“熟地招商”,做好产业用地的合理储备。产业园区用地不以项目签约作为用地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增工业用地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拿地即开工,最大限度缩短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建设的周期。
二是坚持基建先行,为承接项目落地提供硬件保障。一要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在全市工业园区推进“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强化产城融合发展。将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深度融合,使工业园区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不断提高产业承接平台承载能力和吸引力。
三是强化服务效能,为转移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一要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减少园区管理层级,构建高效组织体系。二要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做到“审批不出园”,“全程代办”,提高行政效率。落实完善园区“首席服务官”制度,强化领导干部与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挂钩联系,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落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是创新思路方法,增强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顺形势谋合作。统筹国际大局,着眼能源危机背景下的欧洲制造业外迁,立足招大商、聚产业、谋突破,积极推动从德国引入精细化工、机器人产业,从法国引入美妆产业,从北欧引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从日本引入NMN抗衰老药物产业等。
2.以产品定产链。瞄准国际市场需求,精准招引外贸型产业。精准布局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智造产业,将风光发电装备和新能源电池作为新的出口增长点,确立和提升“湛江智造”在世界产业竞争格局中的地位.
3.借资本聚产业。大力实施“以投促引”。借助省级产业转移引导基金(粤财)、全省最大的战略投资平台恒健控股名下各类基金以及广湛合作机制下广州各类公共基金,与我市产业母基金合作,形成一系列产业引导基金矩阵,通过“以投促引”等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湛江。
(蒋敏军为湛江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湛江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景勃为湛江市工信局园区科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