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兰石镇名利村

农文旅多元融合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湛江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杨雅丽 龙楚楚

吴川市兰石镇名利村景色宜人。 本报记者张锋锋 摄

  策划/ 黄康生

  本报记者杨雅丽 通讯员龙楚楚

  处处绿树环抱,村屋错落有致,走进位于吴川市兰石镇袂花江畔的名利村,繁花似锦,间隔有序地立着两排崭新的太阳能路灯,路灯上系着红彤彤的中国结,乡村颜值倍增。

  名利村自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以来,积极谋划,立足资源禀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聚焦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乡村风貌、基础设施、基层治理等方面,加快开展典型村的培育建设工作,致力打造成美丽宜居与农文旅相结合的“鱼米之乡”。

  党建引领 打造绿美宜居家园

  时值初夏,漫步名利村,一条条沥青路直铺到村民家门口,房前屋后的“四小园”内鲜花竞相开放,文化广场的树荫下老人们促膝谈心,还有三三两两的村民从田里劳作归来……好一幅和美的乡村画卷。

  “名利村曾是省定贫困村,房子破烂,杂物乱堆乱放,村路也是坑坑洼洼的。”名利村村干部杨敏告诉记者,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行“三清三拆”,对村里的生活垃圾、村内河塘沟渠、农户庭院空间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清拆,特别是原来脏乱差的地方改造成广场,成为村民休闲散步、驻足小憩以及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好去处。

  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内主要道路全部已硬底化,全村电力、自来水、有线电视及网络覆盖率达100%,建有两座无害化污水处理池、一座垃圾收集屋。如今全村实现雨污分流管网全贯通,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法治广场、党建广场、卫生服务站、超市、养老中心、文化宣传长廊等场所。

  为建设绿美乡村,名利村科学谋划,动员村民充分利用闲置地、边角地以及农户的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小而特、小而美的边角地别样风景,让村居中闲置的小微空间实现华丽变身,还发动乡贤、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到乡村绿化美化工作中,共建绿美名利村。

  “建设绿美乡村,不仅党员干部带头干,村民也积极参与。”杨敏说,干群合力干劲足,现在名利村“颜值”大大提升,还运用“沃视通”微信小程序,通过“积分内容群众定、积分方式群众议、积分结果群众评”的方式,探索以积分管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群众自治热情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路径,用“小积分”汇聚农民增收、乡风文明、农村变美的“大能量”。

  说起村里的变化,陈姨激动地说:“现在我们村越来越漂亮了,生活越来越好了!”近年来,名利村先后被评为“湛江市文明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在公布的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如今,名利村完成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美丽蝶变,一幅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邻里和睦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崇德向善 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美丽乡村,不光生态好了、环境美了,乡亲们也更添“精气神”,他们用不同方式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我们村文化气息很浓,村民最喜欢在这里临习书法或临摹绘画作品,大家可以边练习边分享经验、畅聊学习经历,好不热闹。”名利村党支部书记张鉴民带着记者走进了名利村文化活动中心二楼,扑面而来的淡淡墨香让人陶醉,墙上还悬挂着不少书画作品。

  作为湛江市文明村,名利村建有农家书屋、书法社、雅音曲艺园、芝兰诗园、科普室等系列文体活动场所,积极开展书法交流、粤曲演出、广场舞、篮球、足球、龙舟赛等文娱活动。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在名利村附近的袂花江水域,鼓声阵阵,名利村龙舟队正紧锣密鼓地备战龙舟赛。“我们从5月8日就开始训练,为今年龙舟赛做好充分准备。”名利村村民张基民告诉记者,来自茂名市隔海村、林道村等近10个村一起展开文明“龙舟竞渡”,这不仅增进乡村之间的交流,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龙舟文化,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形神兼备才能活灵活现,而文化振兴就是乡村振兴的魂魄之所在。一直以来,名利村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气质”。走进名利小学,蓝天白云下,现代化的教学楼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操场开阔平坦,师生共同种植的花卉苗圃绿意盎然,修葺一新的学生食堂宽敞明亮。教学楼内,图书室、仪器室、电脑室,各类教育设备应有尽有,时不时传来琅琅读书声。

  “现在名利小学为全年级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午休宿舍与课后辅导服务,伙食费也只收取一点点,这得益于乡贤们的资助。”张鉴民介绍,“我们还办了名利幼儿园,让村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学。”

  乡风文明吹拂,村民的文化娱乐越来越丰富,家庭纠纷少了,邻里和睦多了;陈规陋习少了,良好风气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休闲健身的多了……在党建引领和制度约束下,名利村争先创优蔚然成风。

  如今的名利村,不仅乡村“颜值”提升,村民文化素质也显著提升,文明之花正在这里灿烂绽放。名利村于2023年被广东省慈善总会授予广东省“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省级示范村社。

  产业赋能 探索“农旅+”新路径

  初夏的名利村,绿水逶迤,连片水稻田,绿意盎然,长势良好。

  近年来,名利村利用当地水网交错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红米、黑米种植,创建了“名利禾花”米品牌,同时成立鑫名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农民+合作社+公司”经营模式,引领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名利村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且日照时间长,种植的红黑米特别受老百姓欢迎。”张鉴民说,“以前因种植比较分散,缺乏资金,更缺乏技术,红黑米的收成并不好,导致村民收入不高。直到对口帮扶单位和企业的到来,迎来了新‘稻’路。”

  据了解,“名利禾花”米品牌由合作社与村民共同建设经营,村民负责耕种,广东东农实业有限公司负责生产加工,这样一来,“名利禾花”米的品质也得到了保证。此外,合作社还经常开展促销和技术指导,指导村民种植红米和黑米,做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在各方努力下,名利村的红黑米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名利禾花”米品牌也逐渐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2023年,名利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红黑米铺就致富路。

  “我们‘名利禾花’米采用全自动的大型生产线加工,味香可口,现已成功注册了‘名利禾花’米商标,还更新包装。”张鉴民表示,目前名利村正筹备建设“粮油加工厂”和“农产品展销厅”,进一步提升“名利禾花”米品牌知名度与销路,提高村民与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拟建小作坊,推出本地特色纯手工的“名利禾花”糖,进一步壮大村级产业,助力区域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产业活力。

  “接下来,名利村将利用商标优势,计划与广东某集团合作,通过抖音直播、电商平台、乡村振兴农副产品消费帮扶等平台打通销售渠道,让名利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兰石镇镇长薛劲松表示,名利村三面环水、河流交汇,将坚持产业赋能,以产业提升环境,推出共享农庄,发展高密度钓鱼场、钓虾场等相关产业,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吸引广大市民旅客前来休闲露营、河边垂钓、团建烧烤,创新消费场景,努力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百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