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蒲乡行

湛江日报 2024年07月26日 杨超记

  □杨超记

  昨日暴雨,今天晴和。天公作美!区作协组织近二十文友,到太平镇开展“百千万工程”采风活动。

  太平镇派领导陪同,带文友参观了中国名村——通明白鸽寨,参观了镇的综合文化站、镇的城镇改造,参观了庐山洪泮洙等古民居、非遗“爬刀梯”麒麟村、甘园示范村,还参观了北山蒲织品厂……我感到时代潮涌,热土勃发。

  世间工艺千千万,太平镇蒲织品特产,手艺天下扬。一件件蒲织品,必经十几道工序:筛选、晒干、碾压等,这繁琐,看不着。参观多蜻蜓点水,或走马观花。然而,其精湛的蒲草工艺成品,其蒲草一股氤氲之息,让每一个游客不得不驻足,不得不心动,不得不细赏。譬如,蒲抽屉,蒲瓷坛,蒲米斗,蒲花盆,蒲水桶,蒲菠萝,蒲包袋,蒲地篮,蒲色帽……还有草编花席,“赤橙黄绿青蓝紫。”色泽缤纷,深浅明暗,满目琳琅,吸人眼球,女士醉爱,拍照不停。听介绍,某日上级下来检查,一女领导巡至二楼蒲织品工艺室时,她双眼闪闪发亮,不禁拿起一件灰白的蒲织品,惊讶得难以置信,连连竖起拇指,对大家兴致勃勃地说:“这一件蒲大袋才几十元,在外国竟买到一万多元……”

  太平蒲织耐用环保,草质芳香,色泽好看,使用方便,制作精巧,品种繁多,质量保证,名声远扬。蒲织女工徐少文,敢闯敢干,心灵手巧。这些太平蒲织女并非高学历,可是她们刻苦钻研,传统创新,草编花席,工艺超群,涵寄祝愿,或“合家欢乐”、 或“寿比南山”、或 “大吉大利”、 或 “双喜临门”、或“五谷丰登”……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俨然一则情深义重的短信。

  草编花席在蒲织工艺品中,拳头产品技压群芳,具代表性。品牌特色,图案设计,多种多样,耐用美观……据不完全统计,全镇从事蒲织生产的有半数农户,年产草编花席等蒲织品600多万张。产品近销国内,远销国外,年产值高达三千万元。

  这种传统民间蒲织手工艺,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据史志记载,最早宋朝,太平镇先民已从福建迁徏而来,随带了这传统的经济作物蒲草,也携带了手工蒲织,一直为太平的经济腾飞作贡献。产品原料蒲草,以及蒲织的手工艺,最早源于太平美丽的甘园村,现在的新联村委会,然后,再发展到其他村庄,甚至不止于太平镇之内。

  太平蒲织品在拓宽销售拓展市场方面,有它的看家本领“秘密武器”。愿太平蒲织品在新的潮流中劈波斩浪,继续风行。这次与文友近距离参观,开阔了视野,看到了盛开在蒲织女脸上的一朵朵灿烂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