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4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湛江作家鉴江供水枢纽工程采风作品专页(四)

邓亚明 张德明 陈吴森
时为闸坝二期底板扎钢筋情景。 陈新文 摄
跨海隧道盾构掘进开工仪式。 陈新文 摄
盾构始发井洞门外景。 陈新文 摄
  ■策划/邓亚明

  鉴江吟

  ■张德明

  一

  粤西处处透着秀美,“其水清澈如镜”的鉴江,是这土地上流淌着的最优雅旋律。鉴江之镜,照映着南国椰林蕉叶的风韵,照映着都市楼宇的雄奇,也照映着湛江人追梦的脚步。

  南海的剪剪风来到鉴江之畔,惊讶和赞叹瞬间挤满心怀。迎接我的有库区的恢宏,蓄水的浩渺,还有隐隐的海潮。鉴江依旧“清澈如镜”,还踏着豪迈的节拍,踏上了现代化的路途。

  二

  水的姿色万千妩媚,水的形状千姿百态。鉴江之水,在我们眼前变幻着身体的魔术。漕状,管状,方形,圆形,静止状,奔流状……

  如果掬一捧鉴江水,你不仅能掬到鱼的歌吟,蛙的鸣唱,还能掬起湛江儿女蔚蓝色的梦想。多姿多彩的鉴江水啊,也在你手中幻变着各种模样……

  三

  水是柔软的,钢是坚硬的。水是流动的,钢是凝固的。水是无形的,钢是有形的。水透着女性的灵秀,钢袒露男儿的强悍……

  鉴江供水枢纽,将钢与水连接一起。湛江大地,从此充满着:刚与柔的对话,流动与凝固的变奏,有形与无形的转换,女性和男性的和声……

  四

  从电到水,有两道知识的门槛。从电工程师到水工程师,只有一个梦想的距离。

  陈向东,鉴江边的思想者,手搴大旗的弄潮儿。从电厂厂长,到供水枢纽工程BT方总指挥,他将湛江的未来燃点得更明亮,也把自己的生命渲染得更辉煌。

  五

  鉴江活跃着两条长路。一条在陆地,一桥飞渡,两岸相接,这是飞龙在天。一条在水底,穿波破浪,直通未来,这是蛟龙伏海。

  双龙戏珠,这鉴江新的图腾,形象铭撰着湛江桥梁建设的神话,艺术书写出跨海隧道的传奇。

  六

  鉴江供水枢纽,联通了思想与行动,联通了现实与未来。这是“中国梦”的湛江诠释,这是民族魂的南海显形。

  城市崛起的醉人涛声,此时已喧嚣在耳畔……

  为有源头活水来

  ■陈吴森

  一个简单的常识,水,是生命需求的第一要素,没水,就不会有人类。然而,水可以载舟,又可以覆舟。所以,我们的生活词典里就有了“水利”二字。当我们的生活遭受豆腐渣工程困扰、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造成阴霾威胁……的今天,做为向湛江市经济建设“弯道超车,超常发展”的东海岛开发提供后勤保障的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它用什么样的建设态度来善待我们湛江人?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随广东省重点项目鉴江供水枢纽工程文学采风团来到吴川市鉴江,对这项工程进行了采风。

  来到大坝,我们感受到了工程气魄的雄伟──东西两座巨闸由32孔闸口组成,8米左右之高,每口14米之宽,一座300吨级的船闸以及1294米的土坝连接,全长1888米,如巨龙般横卧,立马横刀,阻断茫茫烟雨,舍我其谁?

  登上三层楼高的控制室,近看水面如绸,泊船宁静,波平两岸阔。沿岸翠野,茵绿稼禾,在微风中漾起阵阵绿漪。湖心几处绿岛,郁郁茵茵,白鹭低翔,水鸭嬉戏,悠闲而安祥。远眺,极目之处水天相连,烟烟蒙蒙,心驰天水之源头。作为东海岛重大项目用水以及解决湛江东部地区群众饮水难题最重要的配套工程,鉴江水库通过泵站及管道送水湛江钢铁基地、东海岛及外围,年均供水量达到2.8亿立方以上,满足以上地区的用水需求绰绰有余。

  站在船闸巨大引槽平台上回眸,大坝双侧巨闸控制室顶端,两条巨龙遥遥相对,跃跃欲试游动它巨大的身躯,奔向堤坝中央高高耸起的穹窿型支架托起的巨大不锈钢银球欢腾起舞,啸引着那来自天边的圣水,浩浩淼淼滚滚而来,参加鉴江供水枢纽工程的世纪盛宴。

  鉴江供水枢纽工程输水管道自鉴江沙角旋拦河闸坝上游约1公里的抽水泵站起,经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过南三岛出海口,穿越南三岛过湛江湾,登陆东海岛钢铁基地,直线距离43公里,连同库区在内,管线全长约60公里。这一堪称伟大的跨海输水工程,陈向东总指挥直言,他们正在全力冲刺国家建设工程的“大禹奖”和“鲁班奖”。

  大禹,一个中华民族的脊梁名字,他治水的故事,炎黄子孙家喻户晓。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治水。面对滔滔洪水,大禹率领民众与洪水灾害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耗尽了心血与体力,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创新了治水的新理念,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国家设立“水利工程大禹奖”, 与以往的水利部科技进步奖最主要的不同是奖励范围更宽,它在以往部门科技进步奖将奖励对象确定为对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同时,着重奖励经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的“大禹精神”。

  陈向东总指挥坦言,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冲击“大禹奖”是有坚实基础的。首先,从经济效益来考虑,当博澳鸿基投资集团通过BT方式向湛江市人民政府中标之前,他们就对本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进行了相当广泛的科学论证。

  在水库方位的设置方面,他们预置了“鉴江口沙角旋闸方案”、“ 黄坡水闸+ 五里山水库”、“ 黄坡水闸+ 南三水库”和“黄坡水闸+ 民安水库”四个方案,从四个方案的蓄水位、库容量、集水面积、输水管道总量、工程建设对两岸耕地占用、水产养殖水域的影响赔偿,以及工程的近期、远期、静态、动态等总投资进行了详细对比, 最终得出结论,四个方案当中,以沙角旋闸坝方案最为经济,结果采取了在鉴江口沙角旋位置建闸坝方案。

  在生态效益上,除了考虑供水之外,他们把“大禹奖”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设计挡潮方案保护沿岸人民生活和生产,改善水质。枢纽工程建成后,挡潮闸标准为200年一遇,防止海水倒灌,这使吴川市区及沿岸各镇的用水得到改善,减少了暴潮带来的灾害。河口闸坝,可提供8977万立方调节库容量,供枯水期调节用水。枢纽工程建成后,正常蓄水位为2.5米,增加两岸农田自流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基本上可以满足两岸各灌区的自流灌溉。博澳鸿基集团的决策者们把供水与水利的矛盾处理得天衣无缝,这给予他们争取大禹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谈到最后取得“大禹奖”,陈总信心满满的依据在于,在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他们把大胆创新高新科技做为技术支撑,至目前为止,他们有七项关键技术正在申报省和国家的科技进步奖。

  鉴江供水枢纽工程的另一个冲刺点是“国家建设工程鲁班奖”。

  鲁班, 山东滕州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爷

  国家设立“建设工程鲁班奖”是,中国建筑业联合会为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争创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全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授予像鲁班一样能够创建出一流工程业绩的企业。

  应该说,“鲁班奖”与“大禹奖”的主要区别在“鲁班奖”更加侧重于高新科技的技术含量,而且这种创新科技应该在相关领域内起到引领潮头的作用,因而,要取得这个奖项的难度要比大禹奖大得多。

  鉴江供水枢纽工程需要重点攻克的技术难关,在于需要铺设海底输水管道。虽然铺设海底输水管道的关键技术国内外科技界都已攻克。但是,在不同海域,不同海流,不同水文地质状况下施工,技术要求因地制宜,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这种创新技术需求的苛刻程度,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要具备前无史人的创新能力,正所谓没有金刚钻是不敢揽瓷器活的。但是,事实上,当初拿下这项工程之时,博澳鸿基集团是胸有成竹的,他们的队伍具有这样的人才储备。

  戴肇彪,广州市自来水工程公司工程师,是本工程海底管道铺设工程的负责人之一,早在博澳鸿基集团拿下这项工程之前就已经研究用“底拖法”来铺设海底输水管道技术。天津大学港口与海洋工程教育部天津市重点实验室、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赵冬岩、余建星、李秀锋三位专家联名发表在国家核心科技杂志《海洋技术》2008年第03期的论文《海底管道拖管法分析和研究》一文中提到,海底铺设管道技术的“海底管道”、“拖管法”、“底拖法”、“浮拖法”、“离底拖法”五种方法中,“底拖法”就是引用戴肇彪的发明来加以阐述的。到博澳鸿基集团利用他的技术成功铺设本工程南三岛出海口段的海底管道铺设工程后,戴肇彪在国家核心科技刊物《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26期发表了《底拖法在跨海输水管道工程中的应用》的论文。在本工程南三岛段的海底管道铺设工程中,戴肇彪根据南三岛海域水文地质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采用助浮气囊加沉管底拖相结合的方法,将管段一直着落海底拖至预定位置加以固定,这项工程技术创造了的海底管道铺设新技术的全国第一。

  南三岛段海底管道的铺设成功,对于博澳鸿基集团的另一个挑战又接踵而来,湛江湾段的海底管道铺设工程的难度更大──与南三岛段海底管道铺设的情形不同的是,湛江湾水深流急,加之湛江港是国际港口,每天都有特大型的巨轮进出,根本不允许管道的铺设架在深水里,只能采用盾构开凿海底隧道的方式来铺设输水管道。这段跨海盾构隧道全长2750米,直径达到5米,是一条凿通海底60米深处,目前国内最深的巨型海底隧道,工程技术要求十分严格,环与环之间必须衔接得严丝合缝,最大误差不能超过0.25毫米。工程自2011年11月11日掘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工程进展相当迅速,在2012年12月10日全线贯通,比原计划缩短三个月,在海底铺设管道的深度上创造了又一个全国第一。

  鉴江供水枢纽工程由于海底管道铺设“底拖法”创造了新技术的全国第一,和湛江湾海底管道铺设的深度第一,以及七项正在申报省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目,无疑对于本工程摘取“鲁班奖”增加了相当分量的法码。

  作为东海岛重大项目建设以及解决湛江东部地区群众饮水难题最重要的配套工程,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从立项开始,就吸引着无数人关注的目光。广东省委、省政府,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工作,各级领导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沿线有关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建设者凝心聚力,围绕着今年年底通水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争时间、克难题、抢进度,不断掀起施工新高潮。

  现在,鉴江供水枢纽工程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其余配套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从千里之外引来的甘泉已经成功输入东海岛,正在为湛江经济的发展注入着强劲的动力。本工程总指挥陈向东先生说,为了中国梦、湛江梦、水利梦,我们甘当用生命追求梦想的建设者,把饱含着党和政府关怀的甘泉送到千家万户,把碧水、蓝天和白云留给子孙和未来。我相信,为湛江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鉴江供水枢纽工程是会载入史册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热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体育
   第05版:百花
   第06版:阅读
   第07版:都市/亲子
   第08版:读图
湛江作家鉴江供水枢纽工程采风作品专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