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      
当前版: A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雷州市覃斗镇铺前村党支部书记陈朋带领村民种雪豆致富

他让村里“种豆得楼”

郭春皇 钟邦国 李广用 符小盈
陈朋在雪豆收购点挑选雪豆。
  文/图 记 者 郭春皇 钟邦国  通讯员 李广用 符小盈 

  又到雪豆收获时。

  9日,记者走进雷州市覃斗镇铺前村时,该村近10个雪豆交易点一片繁忙,收购商忙于将雪豆装箱打包,装上货车,准备北运。

  从2005年起,该村遍种雪豆后,村民的口袋渐鼓。近年来,该村一座座小洋楼拔地而起,格外显眼,这些因种雪豆赚钱而建起的楼房,被村民戏称为“豆楼”。

  铺前村村民生活的可喜变化,这离不开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朋的努力。

  从城回村领头治“穷旱”

  9日,在铺前村的一个雪豆交易点里,带着手袖的陈朋放下正在挑选的雪豆,领着记者边逛村子边聊起这条“雪豆村”的故事。

  铺前村的过去,离不开“穷”与“旱”两字。直到2000年,该村仍缺水缺电,道路也不畅通,严重制约了生产。水稻、番薯、花生等传统农作物收成不稳定,村民靠天吃饭,人均年收入还不足1500元,80%的村民住在茅草屋。

  1996年,铺前村许多党员群众,打算把当时在深圳一家公司就职、待遇不错的陈朋请回村当干部,他们觉得陈朋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乡亲父老的盛情难却,1999年,28岁的陈朋辞去薪酬优厚的工作回村,当选为铺前村党支部书记。

  刚上任时,陈朋深感责任重大,辗转难眠。他面临一系列难题:如何更好发挥土地效益?如何改变村民贫困的现状?

  2000年,湛江西南治旱现场工作会议在该村召开,陈朋紧抓时机从多方筹措了20万元,修建了一条长达2公里的水渠,连接了平南水库,解决了该村800亩旱田和1300亩坡地的用水难题。

  2002年,陈朋争取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为该村修建了田间路,拉通了农用电路,挖了深水井,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

  有了水和电,通了农耕路,接下来,陈朋开始寻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新路子。

  从市场寻找脱贫“法宝”

  2005年夏,从事过蔬菜生意的陈朋自掏腰包上省城,跑东北,寻找适合该村种植且行情较好的农产品。在深圳农产品市场,陈朋了解到,雪豆等豆类作物在北方大有市场,价格也不错。

  雪豆即四季豆,易种易管理、生长周期短,种3个月便可收获,价格较稳,效益可观。

  接着,陈朋与其他村干部深入市场了解详情。2005年,陈朋与深圳华夏蔬菜集团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该村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种豆基地,村民获得种子、农药、技术和产销的“一条龙”服务。

  陈朋和村干部及10多户群众当起了首批种植示范户,当年雪豆大丰收,同时碰上好行情,每公斤卖到6元,亩产2000公斤,净赚8000多元。

  “3个月就能赚近万元,太诱惑了!”首批雪豆种植示范户的效应凸显,陈朋与其他干部商量后,为村民定下保底价,至此,铺前村的雪豆种植热潮全面掀起。

  从穷村升级种植专业村

  现在,该村的雪豆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亩,成为当地有名的“雪豆村”,其种植模式已辐射到周边村庄,越来越多村民加入种植雪豆行列中。

  走在铺前村村道上,该村近50座二层小洋楼格外抢眼。陈朋告诉记者,小洋楼都是村民种雪豆赚钱建的。

  看到种雪豆效益可观,铺前村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也辞工回村种雪豆。2012年,村民陈球二从广州辞工回村种了近5亩雪豆,年收入4万多元。他打算今年建一座小洋楼。

  陈朋从大都市回到小村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一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面对赞誉,陈朋说,“如何让生我育我的这方水土更美好,令我梦魂萦绕。”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广告
   第02版:导读与索引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热读
   第A03版:温馨满路 感恩相随
   第A04版:东海之声
   第A05版:社情
   第A06版:感恩
   第A07版:感恩
   第A08版:财经
   第A09版:视野/国际
   第A10版:视野/国内
   第A11版:区域/廉江
   第A12版:关注
   第A13版:文化·百花
   第A14版:体育
他让村里“种豆得楼”
上班族喜用公共自行车
热捐善款助重度烫伤幼童
“紧箍咒”规范采沙场经营
为残疾人开设电脑培训班
银行为客户识破电话诈骗
沿江路最烂一段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