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9年10月08日 星期二      
当前版: 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学伊始,捷报频传:海大寸金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学子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四项——

海大寸金“智慧学习工场” 初显锋芒

张蔓莉 莫庆涌
海大寸金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参赛团队。
大赛现场。
  文/记者 张蔓莉   通讯员 莫庆涌   图/通讯员 莫庆涌

  

  在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新技术引发新工科兴起的大背景下,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战略布局,面对新技术和产业革命,与世界一流企业联手,调整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海大寸金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和企业的优势互补,使众创空间、新一代“智慧学习工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高新教学平台,成为创新人才汇聚、技术融合、成果转化的乐园,结出了新硕果。

  今年9月,开学伊始,海大寸金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捷报频传,该院学子在高手如林的大赛中勇创佳绩,斩获两项大奖:8月7—10日,在被誉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类“奥斯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赛区赛事中,智能制造学院学子在73所高校、876支队伍中突围而出,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赛区一等奖;9月3日,中国机器人大赛官网公布赛果,智能制造学院派出的四支队伍均获得了国家一等奖。

  刻苦训练勇进取

  捧回大学生电子设计类“奥斯卡”奖

  对今年8月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赛区赛事的点点滴滴,领队韦发清老师仍然记忆犹新。他说道,“我们此次能获一等奖的关键,在于提前选定备战方向,针对电力电子类题型做专项训练,各组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做了相对充足的准备,在开赛的时候就感觉比较从容一些,不会自乱阵脚。此次参赛是我校继2017年后第二次参赛,相对于首次参赛获得省三等奖,此次获得了较大的突破。在众多老队伍里面,获得省一等奖不容易,说明只要努力准备,我们也可以取得超常的成绩。”

  今年5月到8月,距离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赛区赛事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海大寸金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参赛团队铆足了干劲。在紧张的备赛中,为了搞懂原理、了解考核点,参赛队员们分析了近十年的套题,选好题型定向备战,搞懂常用功能模块原理,熟悉考核点。

  再复杂的电子电路系统都是由各电路模块和子程序组合而成的。电路板就好比一座微缩型的城市,由建筑、基础设施、交通道路等组成。团队先把常用的电路模板做好,到比赛时,便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组合调试进而完善,大大提高了效率。

  每天面对各种模型、电路、零件的生活是枯燥的,但参赛队员们凭借着热爱,把枯燥抛之脑后。面对朋友圈晒旅游、晒美食的精彩生活的诱惑,他们不为所动,将实验室和众创空间当成了“另一个家”。备赛期间,韦发清、王阗和杨永源等指导老师也在暑期里加班加点,陪伴队员们认真做好组织、方案论证的引导,并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8月7日,比赛拉开了帷幕。参赛团队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他们选择了“电动小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这道题目。成功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到9日晚,无线动态充电小车的整体调试的时候,发现小车动不了,而比赛结束时间迫在眉睫。

  团队并没有慌张,而是一个模块、一个程序耐心去调试,最终在发射线圈组中找到症结所在。“动了,动了!”团队成员在比赛结束前终于完成了作品,几天的通宵达旦也在此刻获得了全然释放。

  砥砺三年终圆梦

  获中国机器人大赛四项一等奖

  中国机器人大赛(CHINA ROBOT COMPETITION)是目前中国影响力最大、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机器人学科竞赛之一,该项赛事从1999年开始到2019年,共举办了20届,是当今中国智能制造技术和高端人才的重大交流活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此次大赛比赛时间仅仅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海大寸金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师生们却为此付出了三年的心血和努力。

  3年前,时任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叶伟慧率队到长沙观摩2016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在一行人心中留下梦想萌芽的种子。今年,海大寸金学院首次派出四支参赛队伍在青岛参加2019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即一举拿下窄足竞速、仿人竞步等四个项目的一等奖,捷报传来,令人振奋。

  此次参赛的指导老师廖才总结说,“首先是备赛充分,不打无把握之仗,严格按照时间进度表进行训练。”指导老师舒秀兰补充道,“由于是首次参赛,我们边学边摸索,根据比赛项目制定进度表,规定每个阶段参赛队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叶伟慧、廖才、陈睿、舒秀兰和黄小容等指导老师常和同学在众创空间一起探讨遇到的各种难题。廖才、陈睿两位指导老师更是放弃了暑假回家与家人相聚的时光,留在实验室带领团队为大赛训练备战。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学习训练,从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设计、电路控制板制作到程序编程策略,团队成员们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晚,修改了多少次方案,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备赛是漫长而枯燥的,最开始参加的近30位学生中,或选择了退出,或是被淘汰,最终留下来9位同学。一支汇集了软件编程、硬件自制控制板和机械结构3D打印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王牌队伍”诞生了。

  “最终坚持下来的同学不仅专业突出,而且有毅力,应变能力强,而这恰恰是参加激烈而紧张的大赛需要具备的能力。”廖才回忆说,“在机器人搬运项目比赛中,队员们编写了一个程序控制机器人的精准度,但是一直难以达到要求,这时他们果断调整思路,重新编程,熬夜攻关,最终确保项目顺利实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廖才说,“通过参加此次大赛,我们不仅积累了经验,收获了荣誉,更看到了差距,找准了方向。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我院在今后的比赛中,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更多的比赛项目中,与诸多强手一竞高下,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版:要闻
   第2版:新闻+时政
   第3版:阅读+ 百花
   第4版:新闻+教育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师优秀美术作品展开幕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篮球赛闭幕
湛江农垦实验中学开展“庆国庆 游湛江”徒步活动
海大寸金“智慧学习工场” 初显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