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当前版: A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海洋大学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植秀成:

初心不改追梦人 带领贫困村摘“穷帽”

何有凤 谢旭峰 梁缘
11月19日,植秀成(右一)和种植户讨论甘薯的收成情况。本报记者 林石湛 摄
  本报记者 何有凤 通讯员 谢旭峰 梁缘

  走进麻章区太平镇南夏村,一提起广东海洋大学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植秀成,当地村民无人不晓,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植书记”或者“植老师”。翻开他每天细心整理的厚厚的工作日志,累计整理30万多字,他用1300多个日夜的坚守,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把党的富民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群众心坎上。

  多年来,他初心不改,奋力带领贫困村摘“穷帽”,引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的真诚和努力,获得了当地村民的好感和信赖,大家都愿意向他倾吐心声,遇到问题也会找他解决,视他为可亲可敬的“贴心人”。

  做群众信赖的“引路人”

  2016年5月,学校选派植秀成为麻章区太平镇南夏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今年已经是他派驻南夏村的第四个年头,也是他接触扶贫工作的第十年。早在2010年,他就被学校派驻到清远市阳山县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坚持了3年的扶贫“双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扶贫经验。这为他在南夏村顺利开展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扎根基层,成为群众信赖的“引路人”。

  “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根子上。”植秀成常年吃住在村,经常带领扶贫工作队队员走村串户,与困难群众“面对面”接触、“心与心”交流,认真了解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以及困难家庭的帮扶意愿和要求,详细掌握第一手户情资料。经过大量扎实的调研,植秀成对南夏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村干部们针对各户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帮扶计划。

  曾经,南夏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发展工作推动力不强,群众意见较大,难以形成战斗合力。对此,在党建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植秀成积极向学校争取资金,累计筹集80万元资金支持南夏村党支部阵地建设。他还协调资源改善南夏村的基层办公环境,建成了标准化多媒体党员活动室,筹建南夏村党群服务中心平台办公大楼,筹建南夏村党建主题公园,完善党建工作宣传栏,为开展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开展扶贫专题研讨、外出调研学习等系列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提升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核心地位和堡垒作用,也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9年,南夏村党支部被太平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做科技致富的“领头人”

  以前,该村村民多是种植甘蔗、水稻为主,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如何帮助南夏村摘除“穷帽”?这成了植秀成殚精竭虑的问题。

  经过前期调研考察,植秀成带领扶贫工作队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就是其中一项。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后,扶贫队积极筹措,投资200多万元,在村委大院等地建成了187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2018年并网发电后,年发电收入超过了15万元,其中大部分作为给每个有劳力贫困户成员的分红,小部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光伏发电成为南夏村精准扶贫第一个长效的产业大项目,成效明显。

  植秀成还结合南夏村实际和广东海洋大学的科研资源优势,开展农业产业扶贫项目。2019年,南夏村建立产业扶贫基地,采用“专家教授指导+专业人士管理+村委监督协调”的模式进行生产管理,基地占地总面积130亩,有效改变了南夏村农业生产现状,带动了农民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其中,占地84亩的特色甘薯基地是南夏村的特色产业扶贫项目,“预计亩产2000多斤,大部分已被客商定购,效益相当明显,计划明年扩大到两三百亩,助推全村脱贫。”植秀成兴奋地介绍。为提高南夏甘薯的销量,扩大其知名度,植秀成还包揽了南夏甘薯推广宣传的工作,不仅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还利用业余时间争分夺秒地赶在甘薯上市前设计好甘薯箱和宣传单,设计了便于网络宣传的南夏甘薯宣传小程序。

  南夏村产业扶贫基地还凭借广东海洋大学资源优势,结合南夏村革命老区村庄和革命烈士纪念碑,同步建设为“广东海洋大学产学研基地”“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践基地”和“南夏村红色革命故事教育基地”。在输送绿色安全食品同时,积极探索以基地为示范点,辐射带动南夏村6000多亩土地提高使用质量,进一步挖掘基地更多的社会效益。

  做初心不改的“追梦人”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植秀成努力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农业科技培训,可以让贫困户掌握更多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更能帮助群众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为此,植秀成充分发挥广东海洋大学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邀请了熟悉当地语言的专家教授到南夏村开展科技培训和智力扶贫。

  四年来,广东海洋大学在南夏村分别开展了《辣椒栽培技术》《甘蔗高校生产理论与技术》《转移就业技术培训》和《水稻高效栽培技术》等8场次技术技能培训班,累计600人次参加了培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参加了培训。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促进扶贫开发工作,2016年入驻南夏村后,植秀成便同当地村干部协商,在南夏小学建立了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四年来,已有近3000人次的海大学生到南夏村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学雷锋活动、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和关心贫困人口等社会实践活动。

  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南夏村这片热土上,植秀成用真情、真心、智慧、热血和汗水,在扶贫路上做初心不改的追梦人,绘就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版:导读
   第2版:新闻+ 时政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新闻+ 本地
   第A03版:新闻+ 本地
   第A04版:新闻+ 本地
   第A05版:新闻+ 购物
   第A06版:阅读+ 文化
   第A07版:阅读+ 融合
   第A08版:新闻+ 军事
   第A09版:新闻+ 时事
   第A10版:新闻+ 时事
初心不改追梦人 带领贫困村摘“穷帽”
助推杨柑创文深入开展
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活动
湛江工艺品摘国家和省大赛3金6铜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推动文明施工 打造绿色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