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21年09月15日 星期三      
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暴风骤雨市区又见“水浸街”

如何综合治理破解防涝难题?

曹龙彬 杨雅丽
9月14日,工作人员迅速处理市区海滨大道路面一处积水点。 本报记者 李忠 摄

  本报记者曹龙彬 杨雅丽

  9月14日,一场大雨使湛江市区部分街道出现“水浸街”现象,甚至有车涉水行驶抛锚在水中,给市民出行及生活带来不便。

  “落雨大,水浸街”的歌谣唱到何时休?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在市政府牵头组织下,目前我市已制定《2021年湛江市城区排水防涝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正在编制完善《湛江市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二期)》,逐步完善城市内涝防治体系,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特大暴雨城区运转基本正常”的治理目标,使城市内涝防治水平显著提高。

  “水浸街” 车抛锚

  14日上午,一场暴雨突袭港城,还伴随着一阵阵电闪雷鸣,降雨持续数个小时。11点多,雨一直下,记者在市区海滨大道走访看到,该路段出现“水浸街”现象,道路交通比较拥堵。在万达广场附近一加油站出口处,有一辆白色小车涉水熄火,抛锚在路上。

  随后,记者走访海滨大道南昌大昌、远东广场等路段发现,这些路段积水不深,大约二三十厘米,随着降雨停止,积水很快也消除。说起水浸街,远东广场一便利店的老板就滔滔不绝。“今年8月21日那天,雨下得特别大,刚开始以为像往常一样,暴雨下一阵子就停了,没有多在意。但没想到,突然水从下水道口倒灌出来,如洪水般喷涌而出,短短几分钟,商铺的水已淹过30多厘米。雨停后请七八个亲戚朋友过来帮忙,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现在一下大雨就心有余悸,幸好这次水消得快。”

  据了解,14日早晨,市城综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协调相关部门成立防涝专班,做好排险排涝工作,各个区城综部门安排排水抢险人员提前赶赴水浸点留守,疏通排水,努力减少水浸街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为何下大雨经常“水浸街”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霞山区菉溪小区、绿村路与海滨大道交汇处、海景路、东堤二横路、海滨大道南远东广场门口、海昌北横路等,经开区绿华路馨越楼路段、海滨大道海洋世界酒店门口等,赤坎区北海路市二十八中附近路口、椹川大道东盟城路段、湾北路与百园路交汇路口等,暴雨天经常“水浸街”,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回应,市区出现水浸街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我市属于滨海城市,受海潮影响,导致个别区域排水不畅。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市区个别区域排水系统属于雨污合流制,排水管径小、管道老化,个别管道有淤积,导致路面排水不畅。三是按相关要求,道路雨水排水口安装了病媒防治“四防”装置,这些装置如不及时打开,对道路正常排水也有一定影响。四是城区垃圾被雨水冲带,汇积到道路雨水排水口,特别是塑料袋容易封堵排水口,导致路面积水迅速升高。五是由于城区快速发展,之前一些水塘、空地被硬底化,城区自然调洪和渗水能力不断减弱,致使大量雨水通过路面排入排水管道,增加了排水管道排水压力。六是个别河道拦水坝、水闸不及时开闸泄洪,也会影响城区排水顺畅。七是事权下放各区后,个别区排水防涝应急力量不足,排水管道清疏和排水口清理不及时,也容易造成水浸街。八是相关部门实施的城区水系治理一期工程,对排水也有一定影响。

  有市民建议,各区政府、市(区)城综局、交警部门等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加强对市区排水系统的日常排查和维护,交警部门在暴雨天要合理安排人员在易积水路段及车流量大的路口进行维持秩序、疏导交通,城综部门要合理安排人员在易积水路段疏通排水,避免因积水造成市民人身和财产损失。

  多措并举 破解“水浸街”难题

  近年来,在“下大雨水浸街”的问题上,我市相关部门也一直在行动。为加快推进湛江市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涝防御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近日,市政府牵头制定了《2021年湛江市城区排水防涝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正在编制完善《湛江市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二期)实施方案》。

  方案总体目标是进一步理顺城区排水防涝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完善、高效的城区排水防涝工作体系;结合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我市易涝点防涝能力达到50年一遇以上标准,采取雨水源头减排、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河道清淤清障、改扩建排水管渠、排涝泵站提升等措施,全力开展城区易涝点综合整治。逐步形成城市内涝防治体系,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特大暴雨城区运转基本正常”的治理目标。

  ——加快城区排水防涝规划编制。遵循规划先行原则,在《湛江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基础上,结合湛江市城区排水防涝、防洪排涝两个标准中的高标准要求,2020年底前已完成《湛江市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形成统一完善的城市内涝防治整体规划,引领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着力解决城区排水防涝、防洪排涝问题。

  ——完善预警和应急机制。各部门(应急、气象、水务、住建、城管、交通、公安交警、公路、铁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要进一步编制或完善本部门的排水防涝应急预案,细化应急预案中的各项工作任务,重点应对解决城市主次干道、居住街区、涵洞、地下车库、城市河道、重要供水供电设施和排水防涝设施的安全隐患,并对应急队伍、处置时间、处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提升应急抢险能力。要建立应急抢险分级响应工作体系,各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水务、住建、城管、公安、消防、公路、铁路、电力、供水、通讯等部门均需建立排水防涝应急抢险队伍,足量配备应急抢险人员和应急抢险设备,必要时由应急管理部门统一指挥调度。要加强易涝区域警示标识设置,对城区低洼地段(含涵洞)设置水位标尺、水位警示线等警示标识;对河湖设置水位标尺、水位警示线等警示标识;当城区积水深度或河湖水位将达到警戒线时,应及时进行有效处置。

  ——大力整治城区易涝点。着力解决当前对居民生活生产影响较大的内涝积水问题,针对城市建成区内低洼地段及人口密集区域、铁路涵洞等道路集中汇水区域及城区重要基础设施等重点易涝部位,逐一明确治理任务、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落实具体工程建设任务和投资规模。

  ——加强排水设施日常维护。按照排水设施不同保养频率要求,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市区主干道管网清疏,并确保今后每三年至少完成一轮清淤。要逐步提高排水设施机械化维护水平,配置与排水防涝设施数量相匹配的管道检查、疏通等先进机械设施,推广应用闭路电视检测系统、声呐等现代化检测技术,及时、准确发现管道病害,提高排水设施完好率。

  ——增强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加强城市河道整治和管理力度,提高城区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加强防洪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针对水库、沿河堤防、水闸等,制定详实有效的行洪排涝调度预案,做好城市上下游水库和内河水位的科学调度。加快城市河道整治,打通断头河,贯通骨干河道,促进城市河网水系有效连通。对河道沿岸雨水排放口进行全面疏通,确保排水通畅。加大对侵占河湖水系的违法建设拆除力度,逐步恢复河道自然形态。凡是有行洪排涝功能的城区蓄水景观河道,河道管理部门要针对防汛排涝要求,制定严格的汛期水位调度应急预案,针对不同强度的降雨及时调节河道运行水位,坚决避免因河水顶托造成城区严重积水内涝。

  ——加大设施保护和损毁处罚、打击力度。要加大对堵塞排水设施、随意填埋河道、损坏排水管网设施和盗窃窨井盖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强化各项建设工程工地施工管理,严禁将施工泥浆、砂浆废水等排入城市河道、排水管网。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和绿化养护作业管理,避免垃圾堵塞雨水口和砂土进入雨水口。

  ——完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加大城市排水管网新建、改建力度,提升城市排水管网整体排水能力。所有新建设项目一律实行雨污分流。老城区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严格落实排水管网改造工作要求,重点加大雨污合流制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对暂不具备分流改造条件的,建设截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雨污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要充分利用现有管网设施,将原有雨污合流制管网作为雨水管网的,进行排水能力校核。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城市水环境整治,综合考虑城市滞洪需求,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系统谋划,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建城区以目标为导向,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强海绵型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绿色蓄排与净化利用设施等建设,推行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生态绿地等,促进雨水就地蓄积、渗透和利用。老城区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资源流失、水体黑臭等问题为突破口,优先选择城市积水内涝、水体污染等问题突出的排水或汇水区域,结合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城中村改造等开展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中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特大暴雨城区运转基本正常”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版:导读
   第2版:新闻+时政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新闻+本地
   第A03版:新闻+ 本地
   第A04版:新闻+本地
   第A05版:资讯+ 专版
   第A06版:资讯+专版
   第A07版:阅读+ 融合
   第A08版:阅读+文化
   第A09版:新闻+ 关爱
   第A10版:新闻+时事
如何综合治理破解防涝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