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漓江

湛江晚报 2022年07月21日 庞祥艺

  那年夏天,我和几个同事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旅游。火车送我们到达目的地,行程的第一站就是漓江。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登上小舟,沐浴清凉的江风,心中泛起一片涟漪。

  眼前波光潋滟的漓江,就像仙女遗落的绿色绸缎,向诗和远方蜿蜒伸展。两岸一座座奇峰倒映水中,就是一幅幅绚丽的图画。我们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觉得特别逍遥自在。

  小舟逆流而上,在微波中荡漾,摇晃我的想象。这漓江水,曾经在宋代的作品中流淌过,才有了李昇之“漓江开遍四时花,游览都忘屐齿赊”这样生动的诗句;这漓江水,曾经在墨客的旅途中流淌过,才有了郭沫若“玉带蜿蜒画卷雄,漓江秀丽复深宏”这样形象的描述;这漓江水,曾经在外宾的心目中流淌过,才有了胡志明“山中樵夫唱,江上客船归”这样真实的记录。

  迎着阳光,小舟绕过一道弯,继续向前行驶。我看到一位身披黑衣、头戴斗笠的渔夫,站在竹筏上。陪伴在他身旁的那群鸬鹚,静静地注视着江面。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鸬鹚,感到十分好奇和惊讶。只见渔夫一挥竹竿,鸬鹚就纷纷扎进水里,它们上钻下跳、翻腾不迭。这时,江面不再平静,浪花开始翻滚。鸬鹚叼着一条条鲜活肥美的大鱼,放进渔夫伸出的竹篓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具有艺术品味的“渔舟唱晚”图。这鸬鹚有点似穿着黑色燕尾服的绅士,无私贡献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乘坐的小舟距离竹筏越来越远了,“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我祝愿渔夫收获满满。

  江水平如镜,小舟画中游。有人说,当年刘三姐曾在漓江的木船上唱过山歌。那悠悠的山歌声,把弯弯的水道呼唤,从碧绿的波纹中寻找慰藉,从弥漫的轻雾中寻找缠绵。听那优美的韵律,老人回忆从前的光景,小孩绽放天真的笑容,小伙许下庄严的承诺,姑娘抛出漂亮的绣球。山歌让生活有滋有味,使劳动有色有声。山歌远离庸俗与粗鲁,亲近文明与和谐。

  正当我回忆以前在电影里听刘三姐唱山歌的情景时,左前方岸边一丛凤尾竹开始向我们招手。

  翠绿的凤尾竹,就像窈窕的壮族少女,传递清新的气息。它阿娜婆娑,舞动着山水的灵气,生长出瑰丽的神话。一缕清风送来竹叶的芬芳,疑是仙女洒下的香水,使人悦目怡情,忘路之远近。漓江岸边那一方水土,把凤尾竹的丽影、气质和精神,根植在游客的心灵深处。

  小舟在凤尾竹旁边驶过,前方的江面变得开阔了,我们的心扉更是敞开,兴致也越来越高。小舟又行驶一程之后,在江边右侧的一处浅滩靠岸。导游说,大家上岸歇息一会儿,顺便欣赏色彩斑斓的鹅卵石。

  我跳上了岸,脚下是层层叠叠的鹅卵石,它们沐浴清风,任由时光的浸染和磨砺。这是命运的集合,也是华丽的点缀。在这里,曾经行走过多少陌生的身影,曾经洒落过多少辛勤的汗水。每一枚鹅卵石,都见证着沧桑的历史。我身临其境,仿佛感受到大自然的心跳,仿佛读懂了古文字的箴言。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行走,因为怕打扰鹅卵石甜蜜的睡眠。

  按照导游的安排,我们返回小舟,继续启程。途中的美景不断,真让人目不暇接。一座山峰就是一个故事,一湾碧水就是一个传说。时间过得真快,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上了兴坪码头,对着20元人民币背面的实景“黄布倒影”拍照留念后,漓江之行就画上圆满的句号。

  漓江水,从远古走来,向未来流去。岁月在这里转个弯,惊艳了人间,留下不少深刻的印记,留下不少壮丽的诗篇。我们畅游漓江已经过去了多年,但那清清的漓江水,还常常在我的梦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