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挂床帘,一禁了之?
澎湃新闻 不少高校已经禁止学生悬挂床帘。今年1月,西北民族大学发布学生公寓管理办法,严禁学生在宿舍挂门帘、床帘(布帘),如有违反由教学单位责令立即拆除。3月27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召开2024年春学期寝室长会议,也要求禁止私拉床帘等行为。
微评 小小一间宿舍,薄薄一个床帘,激起舆论场如此的“大反应”是不是有点令人意外?不妨读一读高校严禁学生挂床帘的理由:“床帘易燃,存在安全隐患”“空气不流通,滋生细菌”“影响宿舍整洁、通风、采光”“床围的存在,无形中竖起一道道‘隐形墙’,阻碍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理由不可谓不堂皇,坦率地讲也有一定的道理,甚至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可是,学生买账吗?媒体认同吗?《羊城晚报》发表评论:“高校是否禁止挂床帘,不妨听听大学生的意见”——要不要禁床帘,需要一场坦诚深入的讨论,这也不失为一种具有人文关怀意味的做法。《南方日报》发表评论:“学生挂床帘,切忌‘一禁之了’”——严禁挂床帘能赢得学生的真心支持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大学生的声音需要被听见,诉求亦需要被正视。央视网发表评论:“禁止大学生宿舍挂床帘,有必要吗?”——如今,大学生在校,有结婚的、有创业的、有环游世界的,经历和见识也不少,再拿人家当高中生,乃至初中生来管,实在没必要。《南方都市报》发表评论:“专项整治宿舍床帘,高校管理大可不必如此小题大做”——如果挂床帘这种无伤大雅的小众选择也不被允许,将来这四年大学的回忆恐怕要褪色不少。红星新闻发表评论:“禁止大学生床铺挂帘,当心‘拆帘’本身也在‘立墙’”。我无法论定,媒体的评论相较于校方给出的理由,是不是更客观、更中肯,更直击人心?只是真心希望,挂不挂床帘,恳请高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吧。
技术的进步不能用来层层抽佣!
广东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部分聚合平台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暗中将乘客的订单转售给其他平台,并在此过程中层层抽佣。
微评 抽佣,我们并不陌生。但部分聚合平台也层层抽佣,多少就有点令人意外甚至大跌眼镜了。何谓“聚合平台”?是指把多个不同功能模块、产品和应用程序集成在一起的软件管理平台。本来是一个新生事物——一个大平台上有众多小的网约车平台,这些小网约车平台的背后可能又有更小的网约车平台。“握指成拳”,“积木成塔”,怎么看都应该是“好事”,但“路”一旦走歪了,“好事”也会出“问题”——当聚合平台将驾乘双方“撮合”到一起完成出行服务,平台本身并不提供网约车运力,只是抽佣。正如有网友所惊呼的,“有的聚合平台订单抽成高达40%!”这就触目惊心了。其实,网约车聚合平台层层抽佣的乱象不仅见诸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报道,此前《解放日报》也有调查报道,记者通过某平台下单,系统显示订单被派发给另一个平台的司机,单程共计11.77公里,用时35分钟,共支付车费40.2元,司机实收金额仅30.82元。也就是说,近四分之一的费用被各类平台收取!我们注意到,早在2022年,交通运输部开展的“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即明确要求:做好公开计价规则、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可是从时间线上看,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谓的“30%抽佣红线”形同虚设,结果自然是“用户的安全和服务质量双双下降。”网约车技术的更先进不应也不能被用来层层抽佣!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常态化亮剑,对“顶风作案”者一露头就打,甚至可以考虑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以起到强大的震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