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小记者们参观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 本报记者殷翊展 摄
本报记者 潘洁婷
海洋里有哪些水生生物?哪些属于应受保护的动物,哪些是濒临灭绝的物种?11月2日,《走进雷州湾》第三课在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开讲。来自《小湛同学》的60余位小记者,走进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打开了一本“特别”的海洋百科全书,与绚丽多彩的水生生物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近距离探秘水生生物
丰富多彩、形态各异、数量庞大的水生生物标本,让小记者大开眼界。对于这次参观水生生物博物馆,大家表示十分期待。
讲解员带领小记者参观博物馆,并对各种海洋珍稀保护动物的分类、特征、习性、价值、资源及保护等方面进行生动讲解。一路走来,一件件珍稀的水生物标本让小记者应接不暇,频频发出声声感叹。
在海洋标本馆,小记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馆陈列的珍贵海洋生物标本,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标本以及海洋神秘的氛围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面对13.1米长的布氏鲸剥制标本、7米长的巨型海带标本、布氏鲸骨骼标本、鲎、绿海龟、玳瑁、红鲍、库氏砗磲等珍稀濒危的海洋物种标本,小记者十分兴奋,在标本前忙着拍照留念。
不少小记者边看边提出问题:有没有蓝鲸标本?标本是如何保存的?有没有大海龟?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的讲解员为同学们进行了解答。近距离地观察加深了小记者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也进一步了解到海洋生物标本的制作、保存知识。
实地学习海洋文化
“这里的所有标本种类都来自雷州湾吗?这里的标本都是海洋动物吗?有其他植物类的标本吗?”随着参观深入,小记者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大家围着讲解员,提出一个个问题。
面对孩子们的提问,讲解员耐心讲解涉及各种海洋生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和科学价值等方面内容。
小记者陈俊儒认真听讲解,同时还忙着用笔记本记录其感兴趣的要点。“丰富的展品配合讲解员的耐心讲解,让我受益匪浅。”陈俊儒说,本次活动让其认识到自然的神奇、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更树立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对于小记者们来说,这场活动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大家的见闻,还是一堂生动的湛江海洋文化科普课。“这次小记者活动太有趣了,我学习到了不少关于家乡的海洋文化知识。”小记者王怡珺说,平常接触不到这些珍贵标本和展品,“作为湛江人,了解家乡海洋资源和文化越多,越感到自豪。”
本次小记者活动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小记者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海洋生物的魅力,获取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新闻链接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博物馆之一,展示面积5000多平方米。先后被认定为“湛江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博物馆又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
馆内设有科技成果展厅、水族厅、标本展厅、专题展览室、纪念厅等五大部分,陈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水生生物标本3000多种,包括鲸类、鱼类、贝类、虾蟹类、棘皮动物、腔肠动物、藻类、红树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标本等,还收藏了一批珍稀标本及国家一、二级保护生物标本。其中有一百多种、近两百吨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