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丹(左五)和农民一起展示采摘的贝贝南瓜。
王世超(右二)在田间了解海水稻种植情况。
梁欣颖(左一)在海上养殖基地收获金鲳鱼。
林晓云(右)与农民一起收获南瓜。
文/本报记者林艳芳 通讯员湛组轩 湛团宣 图/受访者提供
霜降时节,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稻香阵阵、瓜果飘香,林晓云开着电瓶车带领游客团队穿梭于田园阡陌间,欣赏田园美景。从海归到青年农创客,林晓云扎根遂溪乡村,创立了茉莉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的合作人之一。她也快速成长为湛江小有名气的“新农人”。
湛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以推进“百千万工程”、赋能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开展人才工作提质年行动为牵引,加快推动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紧紧抓住青年人才培养、凝聚、举荐等关键环节,做好青年人才工作,发挥青年人才力量,赋能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通过实施“湛江市青年农创客培育工程”,湛江全力打造“红土青创”品牌,积极动员优秀青年回乡发展,充分激发青年面向“三农”创新创业创富的崭新活力,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根据《湛江市青年农创客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湛江通过举办培训活动、开展考察调研、推进电商助农等方式,力促青年农创客勇于创业创新、强化引领带动,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为实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思想上引导
鼓励人才返乡投身“百千万工程”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坚持党管人才是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湛江大力强化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全面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深入实施湛江市青年农创客培育工程,落实好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专家人才机制,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政治引领和联系服务,制定人才回归行动服务清单,重点跟进有回乡返乡创业就业意向人员,吸引、鼓励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为“百千万工程”引智蓄能。
随着湛江市青年农创客培育工程的深入实施,“红土青创”品牌逐渐打响。越来越多的青年像林晓云一样,选择返乡创业,投身现代农业发展的火热浪潮中,用知识和汗水浇灌土地,用创新和热情推动农业发展。他们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湛江递向人才的“邀请函”诚意满满、抛向人才的“橄榄枝”货真价实。面对“百千万工程”大舞台,在做了大量的前期市场调研之后,麦丹毅然放弃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薪外贸工作,返乡当起青年农创客,成立了廉江市橙乡人家农业有限公司,致力于把家乡的廉江红橙、贝贝南瓜、番薯等农特产品推广出去。
麦丹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家乡,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1200余户农户就业,农业种植生产面积达2000多亩,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该公司荣获“湛江市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湛江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湛江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廉江市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作为公司总经理的麦丹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女职工个人”。
乘着青年农创客“东风”快速成长的王世超说:“我想创立一个年轻一代的企业标杆,带动更多优秀年轻人、返乡大学生、创业青年投身到乡村振兴新农业领域。”
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的王世超创立了广东海稻红农业公司,运用已有30多年的研究发展基础,在全国16个省份推广种植海水稻,建立“海红香稻”科技示范基地5000多亩,技术辐射面达20万亩以上。在王世超团队的推广下,1000多户农民开始种植海水稻,间接带动产业链上3000多人创业就业,公司年产值超亿元。
除了生产海水稻外,广东海稻红公司还开拓由海水稻米为原料制作的米酒、米粉、饼干及酒酿等更高附加值的海水稻深加工产品市场。如今,广东海稻红公司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海水稻产业化企业,也是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的核心成员企业。王世超也因此获得了“广东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广东乡土专家”“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湛江优秀创客”等荣誉。
回想2022年返乡创业之初,林晓云便住进还未建成的农旅产业园里,每天跟着农民一起种植、巡田、施肥,了解各类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和种植事项,将自身的创造力融入园区建设之中。2023年,北部湾农旅产业园正式对外开放,建有现代农业展示区、候鸟栖息地、稻田公园等15个休闲功能区,成为远近闻名的研学团建基地、休闲田园打卡点,游客络绎不绝。
在林晓云的带动下,更多的青年来到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工作,迸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如今,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已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行动上支持
选育青年人才赋能“百千万工程”
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湛江围绕“培育一批青年创业”“扶持一批青创企业”“选拔一批青年人才”的工作思路,通过推荐农业创业青年培育对象、举办培训活动等方式,深度挖掘、精心培育涉农青年人才,助力青年创新创业,为“百千万工程”赋能增效。
为进一步筑牢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根基,湛江着力加速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挖掘出一批优秀的农业创业青年代表作为培育对象,特别是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力度,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如广东英地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陈乐韵,致力于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等现代农业技术;又如湛江市兴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志忠,致力于智慧农业创新技术发展,拥有大数据治理、跨设备汇聚整合和数字化平台建设专业能力,等等。
2023年11月,湛江市“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培训班活动开班,邀请了多位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从农业政策解读、乡村振兴经验分享、企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品牌策划推广等方面,为参训学员进行全方位知识和技能提升培训。这不仅为农村青年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还为他们在涉农职业发展中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7月,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千人创客(湛江、广州、茂名)片区标杆班开班暨玉湛茂团建联建协议签约仪式在湛江市举行,通过线上学习、线下讲座、实地调研等方式,设置政策解读、创业分享、品牌打造、电商运营、企业管理等丰富内容,融入具有湛江特色的产业案例。该计划将系统性储备、培养一批爱农民、懂乡村、会经营的青年兴乡人才,实现培育“百名兴乡典型、千名兴乡创客、万名兴乡火种”的目标。
扎根本土因地制宜培养的同时,湛江注重带领青年农创客“走出去”。今年6月,组织全市青农会代表及湛江参赛青年直播团队走进2024年“青耘八桂”电商助农直播大赛(玉林赛区),不仅为湛江青年主播和青年电商企业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湛江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提供了机会。同时,推动湛江与玉林、茂名等地的青年主播和企业家交流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技能,为湛江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崭新活力,也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如今,越来越多湛江青年在“红土青创”中不断成长,他们或扎根基层,积极投身帮镇扶村;或盘活资源,培育当地特色产业;或冲锋在前,用专业技能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大显身手……
“红土青创”系列活动有效擦亮了湛江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从举办各类培训,到开展电商直播带货活动,再到推动税收优惠政策落地见效,每一项举措都体现了湛江市委、市政府对青年创业的重视和支持。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期待看到更多的湛江青年在这片红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政策上扶持
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保驾护航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解决实际问题是关键之举。湛江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更在政策上、服务上为他们纾困解难。
湛江加快落实人才强市建设20条,制定“百千万工程”人才支持专项政策,大力推动各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指导县(市、区)加快制定综合性人才政策,并强化对各项人才政策文件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越来越多的青年农创客投身于特色农业产业,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海洋资源,通过创新和科技手段,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创新创业过程中,政策扶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坚实后盾。
《湛江市金融支持海洋牧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湛江市海洋牧场重点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制度工作方案》《关于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海洋牧场工作方案》……湛江成为全省第一个出台海洋牧场领域金融扶持政策的地级市,一个个政策的出台,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政策体系。
出生于1993年的陈志文,从小便跟着父亲一起赶海养蚝,深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道理,对生蚝怀有特殊的感情。近年来,陈志文见到一批批养蚝人从蚝农变成了“蚝老板”,于是结束在外闯荡生涯回到湛江,成立粤之宝水产有限公司,创立了“蚝贝爷”品牌。
返乡经营生蚝后,陈志文发现湛江生蚝产业大而不强,缺少产业协会导致产业无法形成纽带,认为产业化、标准化是打响湛江生蚝品牌的主攻方向。在政策的扶持下,湛江市生蚝产业协会成立,为生蚝从业者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陈志文担任湛江市生蚝产业协会秘书长,并参与编制《湛江市牡蛎养殖产业规划》《地理标志产品——湛江蚝》等团体标准制定工作。
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创业者的智慧和努力,更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持。粤之宝水产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六税两费”减免等8项税收优惠政策让该公司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生蚝保鲜技术研发上,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良性循环。如今,陈志文不仅将湛江特色美味搬上电商直播平台,还成立了蚝壳文创工作室,把生蚝壳、大珠母贝等海鲜壳加工成文创工艺品,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生产、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来,湛江大力推广深海网箱建设,并主导推动金鲳鱼的规模化养殖。在粤港澳大湾区做服装、化妆品生意的梁欣颖看到机遇,毅然回到家乡雷州创业,从事金鲳鱼养殖行业。梁欣颖成立了海边姑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动金鲳鱼“游向”全国人民的餐桌。
与其他农业产业相比,海洋渔业资金投入大、养殖品类繁多、生产方式复杂多样,且易受自然灾害、疾病疫病等因素的影响,遇险后损失大,灾后复产难,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损失的特点。被称为海上“甜甜圈”的重力网箱总体成本超百万元,一旦遇到台风等自然灾害,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对此,湛江市人民政府与广东人保财险签署深化现代化“海洋牧场”保险服务合作框架协议,深化“海洋牧场”保险服务合作,为耕海牧渔保驾护航。政府为每个网箱提供60%保费补贴,企业只需支付40%保费,最高可获得相当于70%饲养成本的保额。
2023年,梁欣颖成为雷州流沙村首个购买“海洋牧场”保险的养殖户,并带动身边不少养殖大户购买保险,让深海养殖有了更好保障。梁欣颖说,得益于“海洋牧场”保险,面对今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的影响,她和其他养殖户的损失相对减少了很多,灾后复产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