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唇鱼头汤街的一鱼四味。 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旅行家常言:美景在路上。其实,在路上的何止美景,美食亦如此。
今年国庆期间,我与几位好友相约鹤地水库。廉江市鹤地水库是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为了保护水质,水库每年仅在秋后有短暂的捕捞期;水库两边的农田,皆不准施农药化肥。水质有了保证,水库鱼的鱼肉品质自然不俗。水库里鳙、鳊、草(青)、鲤四大淡水鱼也名气日大。
来到水库附近的一家“农家乐”,经推荐,我们四人要了一条30余斤重的鳙鱼,鱼头约重十斤。
要说当地烹制水库鱼,全靠原料新鲜,唯一的做法就是炖,唯一的调料就是农家自制的干黄酱。这种做法简单之极,鱼头要稍挂薄芡,再用少量油把鱼头煎到五成熟后,取出鱼头,放人酱块,煸出香味儿后加半锅清水,水开后把鱼头放回,小火焖炖一小时后即可出锅。上桌前还要再撒上一把店家自种的芫荽——鱼头金黄,汤汁酱水,看起来就让人直流口水。
鱼头上桌后,同伴中自有高手,以一双竹筷凝神拨弄一番,鱼头犹如莲花分瓣般散开,里面的鱼肉随之显露出来,只见脑髓通透如水晶,鱼肉温润如白玉。大家按喜好各有分工,有的偏爱鱼唇的柔韧口感,有的钟情眼窝周围那几块蒜瓣肉,又或者不嫌腻,小心翼翼地吃着鱼脑髓。
鱼头吃得差不多了,这才发现店家还奉送的烙饼一碟。店家热情体贴,烙饼早切成菱形,供顾客撒入盘中泡食。店家还送了茶水,外加干炸辣椒、花生米各一碟。这种农家茶,叶片肥厚粗大,用院中井水冲泡了,别有一番山野气息,更把口中咸重味道一扫而光。
还有一次与鱼头相遇,是年初在鉴江边的源头附近。
鉴江是粤西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群山连绵的信宜五里山,于吴川黄坡流入滔滔南海。
一路上,鉴江始终在车窗外盘旋迂回。车行到信宜五里山附近,路边美景实在撩人,我们便停车到鉴江旁拍照。正兴起,却不料顷刻间即下起雨来。雨越下越大,路面湿滑,车不能行,眼见已到中午饭点,我们索性在路边的茶摊打尖。
档主递过一张塑封起来的A4纸菜谱——这里虽然偏僻,菜肴竟然有十多道之多。可是,我们连点几道蒸腊肠、豆豉炒牛肉、铁锅炖柴鸡,档主却都摇头,说这些菜存货告罄,供应不出。我们放下菜单问还有什么可以吃,档主指着菜单最后一行“干炸小河鱼”,说自家男人下河捞鱼去了,此地每逢雨天,河中鱼儿都到水面透气,极易捕捞,他马上就能返回。
等了没多久,我们便看到一个腿上满是泥土的黑脸壮汉,笑容满面地拎着水桶回来——里面虽然都是野生小鱼,大小却相当齐整,都七八厘米长。反正没有别的菜,我们索性把这半水桶小鱼都要了。河鱼炸好上桌,把一只九寸大盘装得满满的。
我们举筷一尝,只觉得鱼肉紧致弹牙,口感不俗,想来是因为河中水流湍急,鱼儿常年坚持锻炼之故。更让人惊喜的是鱼头。这些指头大小的鱼头,被炸得酥脆异常,上下牙轻轻一磕,未待用力便齐齐粉碎,鲜香溢满口腔。我们又惊又喜,片刻间就把一大盘炸鱼抢着吃了个精光。
吃完炸河鱼,天色也放晴,我们重新上路。路边风景依旧旖旎,只是我们仍然回味着刚才炸鱼的绝妙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