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25年06月10日 星期二      
当前版: 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痴戏的人

黄宝

  雷州话说“看戏”,是看雷剧表演,也有人说“看雷歌”的。《雷州志》云:“由雷歌为雷剧历时300年”。建在雷歌故乡的广东雷州市田园村的“中国雷歌馆”,馆名是国学大师饶宗颐题的。馆内有田汉、贺敬之、冯骥才等名家纵论歌如何成为剧的满腔热情。雷剧的历史至少也有300年,是“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于万紫千红的梨园,雷剧虽没北国京剧妖娆,仍为南粤四大剧种之一。原国家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有诗称:“花妹震都城,村长又晋京,艺苑春色美,湛江广知之,华厦多奇景,南国共峥嵘,抓阄村长好,雷剧起雷霆。”诗里指的《花妹》和《抓阄村长》两出雷剧,都是雷州里人据发生在家乡鲜活的故事编和演的,其中《抓阄村长》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名声在外,热闹还是在村里。雷州半岛,甚至粤西能听懂雷州话的村庄都流行一句口头禅:“富不富,美不美,看戏楼阔气不阔气”,还是有人戏言,“戏楼长得美,连村里后生找媳妇都闲成(容易)些”。我老家雷州市恬神村就一直循着要富先从抓戏楼开始这条路走过来的。上世纪50年代村里的戏楼在东边巷,其实无楼可言,戏台是土夯的,戏班到来当天,才临时用楠竹在台上搭起一个大棚。观众席是一片赤地,开阔、平坦,细而松散的沙土,一阵毛雨,湿漉漉的,人只能站着,次日太阳一晒,又可坐着或蹲着看戏了。80年代初,刚成立的村委会要建新戏楼,叫话以十里八乡的媲美。有人盯住西上巷与西中巷之间的一块园地,我家的祖屋就在园内的西南。园的北边是一片空旷地,才是理想的选址,但村人喜欢戏楼挨近自己的屋舍,村委会只好迁就了。新戏楼虽只有一层,但柱墙蛮高挑,空间也够宽。

  时间来到新世纪的第23个年头,使用了40余年的戏楼迎来了第一次原地拆建,演出、住宿,展览、图书室等功能兼备。座基还向南、向西拓展了好几米,离我祖屋更近了。楼高包括隔空层共有4层,有点巍巍然。次年清明节,我回老家。一跨出车,就见镶在戏楼左右柱墙上那副对联:“恬风焕彩天宝物华兴大业,神气呈祥地灵人杰谱鸿篇”。朝阳打在上面,涂上的一层金灿灿,那是往村的脸上贴金了。

  在雷州,我见过樟树湾社区的戏楼,那才叫高大美,配套有练功、化妆、念词的工作室。化妆间是开放式,可看到演员们的装扮过程,见到那些云鬓是如何细心地贴上,见那些凤目是如何俏丽地轻描,那些彩衣与罗裙,又是如何被婀娜地穿上。练功室里,吹、拉、弹、奏、翻、打、念、唱,均有老师指点,俨然一间实验剧院。

  每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节(至),村里几乎都有演出,一演就是十夜八夜。每到傍晚,听到热场锣鼓声,刚吃完饭的,谁也顾不上拾筷洗碗,拔腿就往戏楼赶。当天下午,奶奶们和孙子就扛着凳子去号位了。奶奶们还别有一番心思,戏班入村头日她就将演出的戏目告诉出嫁外村的女儿,盼着她回来看戏时,与娘唠唠在婆家的“食作”(生活)如何。戏未开场,台下已人头挤拥。看场周边,食摊围绕,一个食摊撑着一盏灯,叫卖花生、瓜子、薯粉、煎虾饼、烤鱿鱼的声音,长一声,短一声,声不绝耳。“开场呀”“场子都满人了”此一声彼一声,声声叫紧。又是叮叮咚咚,一阵比一阵急。

  大幕拉开,角色登台,场子才静下来。一阵子,便有人指着台上的演员在私语,这是谁家的儿子,那是谁家的闺女,谁家的媳妇,娘家何村。被请来的戏班,大都是本乡本土的,戏里的“文生”“花旦”,自然有脸熟的,那仙女般的柳腰、碎步,举手投足之风雅,无不惹人心醉。歌唱得好听,戏演得好看的演员,人人见,人人爱,如当代歌娘李连珠,获国家戏剧梅花奖的当红名旦林奋。

  总有人把戏楼当“市场”,说可演忠孝节义之典,可奏宫商角徵之音,但娱情总得有人管,事实上,戏楼一直由村委会看管着,戏班都是村委会请来,演哪出戏也由他们拿捏,但得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兴趣。只是看戏这事也如一日三餐,日子长了,得换个口味。近来发现村人不太中意扑面而来的那摆动的绦带,曳地的长裙,袒露的襟领,洁白的肌肤,更羡慕《岭南圣母》《林冲夜奔》《梁红玉挂帅》里的浩然之气。也有人喜欢“听唱新翻杨柳枝”——雷剧版《牡丹亭》,所以然,大抵是因戏里的场景似曾见过,贵生书院就在古雷州府徐闻县,柳梦梅像雷州人一样喜欢吃槟榔。该剧共有55出,如在别的村庄演,一般只挑其中最经典的“闺塾教女、游园惊梦、殒前画像、寻梦拾画、道观相会和掘墓圆梦”这六出,这也要连续演三四个小时。恬神村人一定要看完55出才过瘾,“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雷州徐闻人都愿意听汤显祖戏教礼义,十夜八夜不觉长。

  村干部与戏打交道多了,也成“精”了,懂得什么叫寓教于乐,也摸透了人们的爱好,还能“拿戏说事”。对此,村支书说得入木三分:“一台戏,比我做几个小时的报告还管用。”有人说得更干脆:“开展廉政教育,就请演出雷剧《清官陈瑸》得了。”陈瑸被康熙皇帝称为“清廉中之卓绝者”,是雷州南田村人。故事虽远,意义很近,听来亲切,感觉踏实。渐渐地,村干部都将“拿戏说事”当作最时尚的工作方法了。每逢村里要兴办什么大项目,先请戏班来一场“主题戏”,准能把全村人的热情给煽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版:要闻
   第2版:新闻+ 本地
   第3版:新闻+ 本地
   第4版:新闻+ 时事
   第5版:新闻+ 关爱
   第6版:阅读+ 文化
   第7版:阅读+ 健康
   第8版:新闻+ 视点
痴戏的人
以光影为笔 书写文旅传奇
以月为媒,托举生命和情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