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亚强 陈振园 通讯员钟涛 陈武)7月4日,湛江人民大道中上演了一幕“AI智能执法”场景:一位未佩戴头盔的电动车驾驶员刚驶入路口,头顶上方便传来清晰的语音提示:“请戴好头盔!”他环顾四周,未见执勤交警,发出警示的正是头顶的“AI交通劝导员”。
在5.4公里外的湛江市交警智能指挥中心内,值班交警已通过“摩电交通安全智能AI劝导系统”完成识别——发现该驾驶人竟有20余次不戴头盔上路的被抓拍记录,经过交警现场确认后,系统随即向其手机发送教育提示短信,要求15天内到辖区交警部门接受安全教育。从发现交通违法行为到发出教育信息,全程仅耗时几分钟。这一“科技+ 交通”的创新实践。
今年来,湛江交警结合“小头盔大安全”交通安全主题活动和畅通工程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摩电交通安全智能AI劝导系统”完善和上岗,在重点路段、村口安装“AI智能感应劝导设备”,破解“看不到、管不到”的治理痛点。
下一步,在我市国、省、县道的事故多发路口及交通混乱路段,AI劝导设备将陆续登场,如同不知疲倦的“安全哨兵”:通过监控视频与芯片智能算法,它能主动识别未戴头盔、逆行、超载、不按车道行驶、闯红灯这5类高频违法行为。当违法行为发生时,设备立即发出语音提醒,同时将违法信息同步至后台。湛江交警通过大数据识别锁定违法人员,对其发送短信通知其到交警部门依法接受教育及处罚。这种“线上喊话提醒+线下当面教育+违法抓拍处罚”的三合一管理模式,既避免了传统执法的人力消耗,又通过“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让违法者从思想上重视安全。
“以往需要多名警力定点值守,现在机器人24小时‘上岗’,我们能把更多警力投入动态巡查。”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运行以来,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更通过实时语音劝导,让安全宣传融入日常,实现了执法“力度”与“温度”的有机统一。目前,该“AI交通劝导员”征名工作正在网络上如火如荼举办中,广大市民朋友可关注湛江公安官媒参与网络投票,选出你最心仪的“AI交通劝导员”名字,共同推进交通安全治理群众助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