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纷呈

担当使命 守正创新 汇聚团结奋斗正能量

湛江日报 2023年12月01日 张永幸

湛江原创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上演。 本报记者郎树臣 摄

撒贝宁到南极村录制央视节目《山水间的家》。 本报记者林石湛 摄

精彩的人龙舞表演。 本报记者刘冀城 摄

市民欣赏《小林漫画》。 记者刘冀城 摄

游客在赤坎老街游玩。 本报记者李忠 摄

湛江文化中心施工现场。 记者郎树臣 通讯员欧杰波 摄

  文/本报记者 张永幸

  “小林漫画”阅读空间在赤坎古商埠广州湾商会会址落地建成,“湛江金鲳鱼”1个月4次获央视深度报道,徐闻南极村亮相央视大型节目《山水间的家》,“红树林之城”文化周、“红树林之城”海鲜美食放送季成功举办,原创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先后在广州、深圳公演,演绎出精彩的“红树林精神”……

  被评为“十大魅力打卡之城”的湛江,正为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交出一份流光溢彩、活力无限的答卷。

  高举思想之旗,激昂奋进之力。湛江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担当使命,奋发作为,围绕中心,守正创新,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为湛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湛江新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湛江,早已不是往日“隐秘的角落”,而是成长为一座新锐的“网红城市”、一座充满故事的“温厚之城”、一座令人神往的“红树林之城”。

  凝心铸魂 服务大局   让主旋律更高昂奋进

  我市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每年明确《县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持续办好“湛江大讲坛——领导干部论坛”,推动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同时,我市高质量完成100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巡回宣讲活动和100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姓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在上线学习强国”湛江学习平台的基础上,我市已开通2个“学习强国”县(市、区)融媒号,打造“学习强国”湛江学习平台线下体验空间,推广使用工作走在广东省前列。

  全力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全方位奏响湛江现代化建设的昂扬旋律,我市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宣传工作首要政治任务,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宣传报道。聚焦我市“百千万工程”、“红树林之城”建设、绿美湛江建设等生动实践,统筹协调央媒推出报道900多篇次。重点组织开展一系列媒体主题宣传;举办“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湛江”网络主题活动,总阅读量超10亿人次;策划举办湛江市“百千万工程”媒体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阅读量累计超过1.3亿人次;组织企业家大会系列专访宣传,相关报道阅读量累计达到1144.8万。

  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我市通过国内知名平台全方位加强对湛江红树林的宣传报道,全面提升湛江“红树林之城”影响力。

  根据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发布的第二期《城市形象年度观察》,湛江在“城市能见度热力值”一项中排名全国第一。

  2023年6月,参考消息发布的中国城市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力指数,魅力湛江(CharmingZhanjiang)脸谱号传播力指数排序全国前10名。

  统筹推进 示范引领   让城市文明之花绽放

  让文明更闪光,让湛江更美丽。湛江出台《湛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印发《文明城市创建竞标争先行动方案》,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风貌品质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城市品质风貌提升、老旧小区、城中村、农贸(集贸)市场、空中缆线、交通秩序等七大专项整治行动。

  今年以来,全市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7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5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重点开展五大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实践点位“串珠成链”,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推动全市216个全国、省、市级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形成纵向涵盖市镇村、横向辐射群众家门口的文明实践网络,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实施。

  道德风尚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市着力涵养良好道德风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持续擦亮“德美湛江”品牌。我市注重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典型选树成效明显,硇洲岛回春药店店主豆碧珍获评中央2022年“诚信之星”;市消防救援支队张志添获评“南粤楷模”。实施灯楼角红色遗址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加快推进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建设,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驻军大市优势,举办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凝聚爱国奋斗强大力量。

  志愿服务是涵养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载体。当前,湛江有实名注册志愿者近百万人,“净滩”志愿活动等一系列志愿活动正在广泛开展。“红马甲”成了湛江的亮丽风景,文明之花在港城处处绽放。

  文化赋能 文旅融合   让“湛江记忆”焕发新光彩

  一部题为《我们诞生在湛江》的非遗纪录片,连日来在央视频、新华网、抖音等平台展播,仅新华网的点击量就达167.1万人次;

  湛江广州湾、雷州古驿道、遂溪醒狮之乡、徐闻古港等被列为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

  首届广州·湛江文化产业发展对话活动期间,两地签订文化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文化产业、会展活动、文旅融合等方面加强合作,7个文旅体意向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文化生产持续结出新硕果,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我市进一步坚定建设文化强市的信心决心,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挖掘湛江优秀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精品力作,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为更好满足群众新期待,我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湛江文化中心A、B馆连廊钢结构合龙,金沙湾红树林科普基地建成。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今年来,举行了送文艺进军营进景区演出,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书香湛江”全民阅读、书画作品展、少儿艺术展演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我市加强非遗传承人才的保护和培养,探索建立“湛江非遗学院”;加快推进赤坎老街、霞山法式风情街区、雷州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街区文化保育与活化利用;打造“湛江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和非遗一条街,吸引一大批文化企业进驻。

  着眼塑造文化产业新动能。我市坚持以大文旅理念推进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支持赤坎打造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盘活串联霞山观海长廊片区,推进金牛岛红树林片区的可持续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华侨城欢乐海湾等重点项目。围绕“红树林之城”建设,我市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生态”新模式,设计推出“麻章通明港红树林+蚝排”生态美食游、“廉江高桥红树林风景区+平山岗村”乡村振兴游、“特呈岛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赶海”亲子家庭游等多条红树林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备受市民游客热捧。预计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将达到2200万人次,同比增长74%,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