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辈子最不离不弃的朋友

湛江日报 2024年05月29日 刘妍娥

  如果问我,最感谢的习惯是什么,我会说是阅读;如果问我最害怕身体失去哪部分,我会说是眼睛,因为那样,我就没办法看书了。这话说得像土味情话,但确实是走心的。

  大概从七八岁开始,我对阅读充满了渴望。那时家里书少,不管是故事书,还是爸爸的汉语言文学课本和叔叔的武侠、言情小说,只要是书,都不求甚解全看完,还记得《武林传记》是缺了第一二册,从第三册开始看的。借同学的小说藏在衣服里回家,碰见了妈妈,一时慌张摔了跤,也不吱声,先把书悄悄放好,现在一元硬币大的疤痕还留在膝上。晚上借着黄黄的灯泡偷偷看书,怕爸妈被发现,蚊帐也不敢拉开,眼睛就是这样开始模糊到了800多度。书对我来说,就是贪嘴的零食,见到绝不放过。

  以前在成都读书,来来回回坐40多个小时的普通列车,从不厌倦,因为有一大段看书的时间,不管多不舒适,有书就幸福。有次读到《走出荒野》,谢丽尔·斯特雷德跌进绝望的深渊,独自徒步穿越太平洋屋脊步道,极力精简行囊里的物品,但始终给书留着位置时,好想隔着时空抱抱她,很多艰难时刻,书都是一种人最坚固的心灵伴侣。

  阅读不仅仅是种愉悦、慰藉,更是一种力量,成长的一种方法。法国有句流行语:“你告诉我你读的都是什么书,我就告诉你你是个怎样的人。”中国有句话说:“读千卷书走万里路识无数人”,去个新地方和认识个生活圈子外的人要诸多条件,但打开一本书很简单,浩如烟海的书籍随你点菜,完全陌生领域的、世界另一角落的人在随时准备着,把绞尽脑整理、思考、归纳写在书上的,也许是他积累几年甚至一辈子的经验奉上。

  花几十块钱、用几个小时就能把几十年的功力密密输入到脑子,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交易、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了吧,试试对比下几个小时的语音和视频,信息量的差别有多大就知道。因为阅读一直以来的太多馈赠,我现在依然相信,人,任何时候都可以继续成长,都可以实现一点小目标,面对未知,这种相信有时比拥有很多还让人笃定。

  很喜欢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一句话:“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吃什么的精神粮食,就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这一辈子,我希望能读更多更多的好书,如同渴求走很长很长的路、识很多很多的人一样,心灵永不满足的一部分需要她们,也永远感激、永远依恋着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