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亚强 通讯员邱海龙
“我本来已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没想到今天在法官主持下,一个小时便实现了庭前调解”“真没想到,法院调解不仅夜晚能开展,线上也能开展”……自2023年3月推行“无讼夜市”以来,麻章法院收到了众多群众称赞的“没想到”。
截至5月底,该院“无诉夜市”共开展了161件案件的诉前调解,成功在诉前化解纠纷118件,其中,42件进行了司法确认。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该院通过建立“无讼”机制、开展法治宣讲、搭建诉调对接平台等具体措施,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在后”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让司法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让为民司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更接地气。
“专业化”+“智能化”高效解纠纷
“太感谢法官了,晚上还主持调解,明早我可以赶早班火车回湖北了。”5月25日晚上,随着一起建筑设备租赁合同纠纷成功化解,当事人向汪政法官团队表达了谢意。
据了解,被告湖北省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承建湛江某项目工程,向原告租赁建筑材料,并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租金、租赁期限及逾期利息等事项。合同签订后,被告陆续向原告租用建筑材料,原告已将建筑材料交付给被告,被告虽中途支付部分租金,但截至2023年5月,被告共欠原告租金420万余元。
该纠纷进入法院后,汪政法官团队认真查看证据材料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晰,具备调解基础,调解结案会更有利于双方矛盾解决和企业经营运转。经沟通,促成双方形成初步和解方案,随即在当晚主持调解确认。双方仔细确认账目后,就欠款金额、还款利息等事项达成共识,最终形成调解协议,被告湖北省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调解协议签订之日支付100万元,剩余款项两个月内分两期向原告广西某贸易有限公司支付完毕。当天21时许,在法官的见证下,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盖章,这起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比原定开庭时间提前了一个星期。
该案的调解成功,正是麻章法院“无讼夜市”工作开展的缩影。针对一些涉诉标的小、争议不大、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纠纷,该院联合镇、村调解力量进行诉前调解,通过“无讼夜市”机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力争当场立案、就地调解、现场履行。过去,案件当事人不在本市,往往给调解开展造成阻碍,“无讼夜市”实行后,只要双方同意,法院即可借助“粤公正”小程序等方式,采取线上调解模式,帮助当事人足不出户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
多元解纷让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今天听你讲法律知识这么清楚,我服了,今后不会为这件事吵闹了。”近日,湖光镇旧县村村民陈姨在听完该村干部彭思恩的释法调解后,表示信服,并与邻居握手言和,一起多年的土地纠纷就此被化解。
“看来‘平安夜校’教的知识果然没白学,不仅法律知识有了提升,调解技巧也得到了加强,很好帮助了我们村干部开展工作。”彭思恩说。
针对部分基层干部法律知识储备不够全面、调解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麻章法院在推进“无讼夜市”同时,深入开展“平安夜校”普法活动。自3月推行“平安夜校”以来,截至5月底,该院已开展3场平安夜校普法宣讲活动,受众覆盖麻章区101个村(社区)干部、群众,参与听课人数1万人次。活动中,麻章法院法官通过以案说法方式,结合相邻关系、婚姻家事、土地流转、民间借贷等农村生产生活常见多发纠纷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讲解了民法典、人民调解法、土地管理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知识,有效提升干部、群众法律素养。
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司法服务保障,该院还安排全院法官和法官助理轮值下乡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等活动,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实现纠纷源头治理、就地解决,避免矛盾激化,以“息事无讼”机制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