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当前版: 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铺随笔

刘仙花

  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有幸去吴川博铺街道诗社参观学习。在湛江二十多年,我是第一次去街道诗社。于是,连夜找到博铺的基本情况,囫囵了解下,次日,就同几位诗友一起去博铺。

  天气好,出门也愉快。我们沿途谈笑风生,很快就到了博铺街道。放眼望去,街道干净,路标清晰,小楼林立,鳞次栉比,砖红或米色的墙,配上蓝色拱形玻璃窗,宛若进入了童话世界。博铺诗社的同仁们,早已等在路边,满面笑容地迎接我们。雷州、南三、坡头莫村的诗友们也都到齐了。我们一同走进了博铺诗社,开始了今天的参观学习。

  博铺诗社设在社员家的三楼,场地是无偿提供的。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诗社的社长。社长身材高瘦,肤色白皙,气质儒雅,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己就外出打拼,一直在外省做企业,也常关心家乡建设,但以前回来得很少。近十年来,博铺发展很快,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就经常回家看看,想为家乡发展出更多力。自己也爱好写诗,支持诗社工作,就被大家选做社长。博铺诗社自成立起,每年编辑一期专辑,如今已是第三十八期。这次邀请诗友们前来,就是想汇聚广大诗友的力量,共同书写博铺的历史人文和新时代风貌。

  交流时,我们还看到诗社的免费培训班,这在基层诗社,也实属不多。培训教室里,存有一些印发的学习资料,小黑板上还有老师的粉笔字,有的刚劲有力,有的俊逸洒脱,仿佛刚刚下课,字的余温仍在。博铺的诗友介绍说,在这里,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对格律诗有兴趣,就可以报名听课,一起学习,一起研讨,共同进步。不久,街道的副主任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他三十多岁,中等个儿,笑容满面地向我们介绍了博铺街道的文艺展览,今天中心小学就有一场书画展,还常开展文艺志愿活动,旨在通过文化艺术的熏陶,滋润人们的心灵。

  随后,我们一行人前往参观街道的宣传墙。从主街道步行片刻,拐个弯便来到了宣传墙前。路面干净整洁,四周绿树成荫,居民们茶余饭后,便坐在树荫下休息,正好可以看到宣传墙。路过的行人,有的热情地打招呼,有的投来友好的目光。宣传墙上的诗社专栏,贴满了诗友们用各种毛笔字体书写的格律诗,还有本土名家欧豪年的诗作,红色标题,白墙黑字,构成了一幅宏大的诗书美篇。我们驻足于墙前,或吟诵,或点评,或拍照,不一而足。各得其乐。近处的街坊们,闻声纷纷走过来,幼者大声诵读,长者讲述渊源,与我们一起品诗交谈,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条街道。

  接着,我们来到了茂山书院,这是一座由晋代楼船将军王濬创建的古老书院,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书院的匾额由晚清学者陈兰彬题写,占地约一亩半。虽然民国时期经过改建,但内部仍保留了晚清的建筑风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斑驳的砖墙,高大的拱门,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过去,书院曾作为博铺小学的校舍,如今在政府的规划下,书院正在进行修缮。我们跟随工作人员从侧门进入,站在天池边,可以一览书院的全貌。书院由土木红砖建筑构成,共有三开间,中间为天池,两侧为院落。社长回忆说,他当年在这里读小学时,就在堂前接受老师的教导,那些儿时的记忆至今仍然清晰。踱步书院,望着这一砖一木,眼前浮现出先贤授业的场面,耳边仿佛传来少年们琅琅的读书声,我瞬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一股奇异的力量从体内涌出,一种莫名的骄傲油然而生,一份由衷的敬意喷薄而出。茂山书院历经一千余年的风雨岁月,静静地矗立在这里,而我跨越千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遇见了它,得以观之,何其有幸啊。

  我们沿着袂花江边步行,两岸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江水清澈。然后参观附近的博铺塑料鞋制造工厂。博铺是工业街道,塑料鞋产业很兴旺。我们又转到博铺文化中心广场,看到要征集对联的门楼。广场前面,我们和几位收拾台凳大姐攀谈起来,她们说最近附近的人们的喜事连连,大家都在忙着办酒席。当我们问及,如果有几家在同一天办喜事怎么办?她们腼腆地笑着说,我们邻里之间是和谐的,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

  我们还参观了香山古庙、欧豪年读书楼、桃李园、欧氏祠堂等等,每处都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镶嵌在美丽的博铺,给我们带来震撼和惊艳。在先祖留下的文化瑰宝里,博铺人徜徉其中,让诗书浸润,让美德传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版:要闻
   第2版:新闻+ 时政
   第3版:新闻+ 本地
   第4版:新闻+ 时事
   第5版:新闻+ 关爱
   第6版:阅读+ 百花
   第7版:新闻+ 创新
   第8版:新闻+ 视点
夏夜,倾听蛙鸣
博铺随笔
五月,荔枝熟了
那一片天空
寻找五月的故乡
黄昏
书香与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