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        
当前版: 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湛江市人大代表叶小玲:

提“金点子”为“银发族”解忧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短板

文秋华 黄芷倩 谢婷婷

  本报记者文秋华

  见习记者黄芷倩 通讯员谢婷婷

  市人大代表、廉江市车板镇仁爱养老院院长叶小玲原先经营一家药店,因目睹空巢老人生活不便,于2017年创办了仁爱医养院,这是一家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乡镇敬老院。她倾情投入养老事业,用心做好养老服务,给予有需要的老人家温暖与陪伴,满足老人家精神需求。

  对叶小玲来说,医养院就是一个大家庭,生活在医养院的老人都是自己的“家人”,她心中一直坚守着“给老人一个温馨的家”的经营理念,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精神关爱相结合。他根据老人身体特点,为每位老人制定健康管理档案,在每位入住老人床头配备紧急医疗呼叫设备,面对突发情况,做到“30秒内就医”,他将老年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放在首位,从食品采购到加工,层层把关,做到营养搭配合理,老人吃得健康放心。

  “我是养老院的女儿,要对每一个老人负责!”这是叶小玲的口头禅,她不嫌麻烦,不怕脏累,千方百计为老人提供优质暖心服务。养老院至今已先后接收社会老人180多人次,特困人员430多人次,部分家庭因收入低微而拖欠费用,她承诺决不因欠费而放弃对老人的护理,并按时给老人服药,面对政府特困供养人员,减免和垫付了费用。

  多年来一直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叶小玲对“养老”话题格外关注。叶小玲常常深入基层农村走访慰问老人,在这过程中,她深深体会到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需引起高度重视。叶小玲表示,当前我市农村养老主要依赖家庭子女赡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加剧,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或定居城市,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许多农村老年人面临“空巢”困境,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成为突出问题。此外,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存在偏见和误解、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普遍匮乏且分布不均、农村医养结合发展缓慢,使得养老服务难以在农村推广和普及,给我市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的提升带来重大挑战。

  部分农村老人“老无所依”的现象,让叶小玲深感痛心,她想,自己身为人大代表,应该担负起责任,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建言献策。今年两会,她将围绕推动我市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提出建议,希望我市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加强养老服务供给,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进老年人转变养老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等措施,共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版:要闻
   第2版:新闻+ 本地
   第3版:新闻+ 本地
   第4版:新闻+ 本地
   第5版:新闻+ 关爱
   第6版:阅读+ 文化
   第7版:新闻+ 教育
   第8版:新闻+ 本地
提“金点子”为“银发族”解忧补齐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短板
岭师一外籍教师获中国“五星卡”
筑牢水资源安全防线让市民喝上“放心水”
为遂溪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湛江市紧急医学救援指导中心揭牌成立
我市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暨诚信教育活动
维护消费者权益 提振消费信心
“守肾者团队”下基层开展公益活动
义诊守护肾脏健康
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疗休养活动
麻章区举办全国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暨廉洁家风主题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