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康权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星罗棋布地矗立着众多形态各异的古塔。这些古塔,历经风雨洗礼与岁月沉淀,不仅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中国古塔的造型丰富多样,每一种都蕴含着历史意义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如雷州三元八角形古塔,无疑是其中的经典代表。其挺拔庄重巍峨,凌云而上,宛如一位穿越时空的巨人,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无数雷州人的记忆与情感。古塔与周边的田园相映生辉,展现出雄浑大气之美。塔身层层递进,沿着塔内狭窄的阶梯盘旋而上,仿佛在历史的回廊中穿梭。站至塔顶,凭栏远眺,雷州古城的风光尽收眼底。古老的街巷,错落有致的民居,郁郁葱葱的树木,鸟语花香的优雅环境,散发着无尽的诗意,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卷。让人不禁想起“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的语句,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与超脱。
三元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雷州府推官欧阳保倡导所建。为了激励当地学子奋发进取,欧阳保发起建造三元塔工程,希望借此改变“三元”文运。寓意科举考试,中解元、会元、状元。这“三元”,饱含着人们对蟾宫折桂、金榜题名的美好期愿。
三元塔共9层,通高约57米。塔基用红砂岩砌建,塔身砖石结构,每一块砖严丝合缝,工艺精湛,其内部采用套筒体,筒壁厚实坚固,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形式能增强塔身的稳定性,使古塔在漫长的岁月中较好地抵御地震、风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塔的每层都设有券门,远远望去或真或假,虚实相间,既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又为塔身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塔身上的砖石雕刻精美绝伦,题材丰富多样。有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图案,寓意吉祥喜庆;有生动逼真的人物故事,展现古代生活场景;有精致细腻的花卉鸟兽,充满生机活力……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创造力,为古塔注入了灵动的诗意。
三元塔见证了雷州地区的历史变迁,是研究雷州古代社会、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在漫长岁月里,三元塔曾多次遭受自然灾害和战乱的破坏,但每次都能得到及时修缮和保护,这也体现了雷州人民对这座古老建筑的珍视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精神。在悠悠岁月里,古塔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成为乡愁与思念的寄托。游子远行,故乡的古塔是心中永远的牵挂。文人墨客,面对古塔,感慨万千,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人们在它的身上寻找到历史的足迹和心灵的慰藉。
中华古搭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吸引着人们去品味、去探究、去追寻。
古塔是历史记忆的见证。每一座古塔都是一部无言的史书,镌刻着历史的记忆。古塔,从建筑风格上,能清晰分辨出不同朝代的烙印。如唐代古塔,造型简洁大气,斗拱硕大,造型雄浑,体现出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包容的时代特征;山西运城宋代泛舟禅师塔,精致细腻的装饰,檐角轻盈美翘,反映出当时手工艺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的社会风貌。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因宋辽对峙时期,此地为军事要冲,该塔被用作瞭望敌情的设施,故又称“料敌塔”,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成为研究古代军事防御与宋辽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塔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古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了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塔身上的雕刻、壁画,题材广泛,涵盖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世俗生活等,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古塔还与文学、诗歌紧密相连,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关于古塔的诗词歌赋,赋予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浪漫情怀。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赞美了古塔的雄伟壮观,同时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志向,使古塔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民间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是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塔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古塔丰富的建筑形式、精美的雕刻装饰以及独特的环境氛围,为历代文人墨客、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在文学领域,无数诗词歌赋围绕古塔展开。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中蕴含的哲理与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借古塔得以抒怀,让鹳雀楼声名远扬。画家们也钟情于古塔入画,在笔墨丹青中,古塔或与山水相依,展现出宁静致远的意境;或与市井烟火相伴,描绘出人间的生活百态。在雕刻艺术上,塔身上的飞天、动植物等图案,是古代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现了工匠们对美的独特理解,这些艺术作品反过来又丰富了古塔的文化内涵,成为多元艺术融合的文化瑰宝。
中国古塔是历史的记忆,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让后人得以穿越时空,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元塔已成为雷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地标,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游览,人们在这里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领略古代建筑的魅力。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雷州学子努力奋进,追求梦想,成为雷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精神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