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之间应尽量避免“怒斥儿科放号多”式互伤

湛江晚报 2023年11月13日 罗志华(作者是医疗界人士)

  近日,“家长怒斥放号多致孩子看病等太久”冲上热搜。事情的起因是,在浙江杭州某医院内,一位家长因受不了长时间的排号,进而怒斥医生:你看得了就看,看不了就不要放1000个号!孩子发烧40度,等了7个多小时,没出来一个人处理。有网友评论称:(这位家长)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11月1日深港在线)

  被怒斥的医生没有吱声,反倒是网友看不过去了,这一情况说明,这位斥责医生的家长似乎缺乏同理心。孩子生病固然很难受,家长和孩子长时间等待也的确很恼火,但医生也没有闲着,1000个号分派给不多的几位医生,将他们累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别以为医生愿意加号,如果有可能的话,谁不愿意上班能够偷闲、下班能够早点回家。

  对于不少医生而言,在孩子的哭闹声中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甚至要比自己生病还难受,累倒在岗位上、带病坚持看病的儿科医生,并不在少数。当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发,患病儿童数量明显增多,多地医院的儿科被挤爆,儿科医生本来就已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如今还听到“何不少放号”等责备的话语,心里难免会感到委屈和难受。

  话分两头,诸多网友替医生把话呛回去,也未必公道和正确。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大人孩子排队等7个多小时,孩子发高烧却无人处理,也是医疗保障不力的体现,谁处于这种情况之下,心情都极难做到平静。人是有情绪的,孩子看病这么难,也一定有原因,且这个原因至少不能归于家长身上,家长难免有想法和不满。

  医患之间,要尽量避免“怒斥儿科放号多”式互伤,但现实却是,因为缺乏体谅互伤不少,导致埋怨与不满不断累积,进而让医患双方产生隔阂。姑且不论类似的互伤是否会直接产生冲突,仅就医患双方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双方心存芥蒂,关系和谐就无从谈起。

  用互谅代替互伤,用互敬代替互责,医患关系不仅会持续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而且双方都更有心情去思考现象背后的问题。不知这位患儿的具体诊疗经历是什么,从整个社会来看,孩子不管患什么病,第一时间跑到大医院看病,是很多家长不容商量的选择,但实际上,基层和较小的医疗机构也有适合他们的诊疗范围,若再从避免交叉感染的角度考虑,到较大医院看病,则更应该是家长迫不得已的选择。

  医生和为医生打抱不平的网友也应该多从医疗保障等层面来思考问题,进而体谅患儿和家长的难处。医院不仅要做好日常医疗保障也要做好大量患者出现后的应急保障,提升关键时刻的医疗保障能力。“功夫在诗外”,互联网诊疗的分流能力不强、分级诊疗体系难以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的兜底保障作用还不强等,是患者偏爱大医院的重要原因。

  经此一事,患者和家属应该对医生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同样道理,医生不仅不要过多责备家长,而且还应从医疗保障方面找原因,把此事当作改进和提升医疗服务的机会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