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爱呆萌的猴子“吗喽”成了众多网友的聊天必备素材:有小猴“端坐”电脑前一本正经“搞事业”;有小猴背负双手,立志“站花果山最高处”;有小猴掩面泣诉“猴哭了谁知道”……在年轻人生活圈刮起的“吗喽”风,被认为是i人(内向型人格特质)的“社交神器”。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缘起”:今年砂糖橘比以往上市要晚一些,不少网友频频喊话广西商家“速发货”。于是,一些商家将辛苦加班剪砂糖橘的自己比作“吗喽”,并表示“吗喽的命也是命”。乘着网络这股东风,“吗喽”被装进了许多人的表情包收藏夹。
从“吗喽”表情包到“吗喽”直播,再到“吗喽”特效、“吗喽”文学、“吗喽”之歌,红极一时的网络新梗以多样形式展现别样意涵。比如,猴气十足的“吗喽”常流露出“人气”。上班时间偶有“摸鱼”、不时感叹自己并非齐天大圣,其高度生活化的场景戳中不少网友的内心。再比如,小小猴子也有大大梦想。“吗喽”在历经辛酸后不忘自我打气,始终笃定“要努力变强”,其笑对生活的态度与屏幕前的你我高度雷同。借“吗喽”喻人、托“吗喽”言志,这大抵是其“出圈”的秘诀之一。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土壤。以“吗喽”为代表的网络造词景观折射出当下的社会生态以及年轻人的心路历程。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不少人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宣泄情绪、释放压力,汲取力量、直面挑战。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否定自嘲梗,不如换个角度理解年轻人的想法,认识到这是一种兼具娱乐性与传播性的自愈方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生活哲学。
前有“浪浪山的小猪妖”,再有即使普通也渴望不凡的“吗喽”,这些人见人爱的“互联网特产”或许转瞬即逝,或许仅在部分网友心中激起回响,但其独特的心理作用应该被看见、被珍视。毕竟,生活不易,不妨多点可爱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