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北疆明珠满洲里

白英
  北疆明珠满洲里
  庄严国门
  满洲里体育馆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特色建筑

  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的草原城市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运陆路口岸,“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城外芳草千里,城区街道光鲜,百年来,中俄蒙经济文化交融的印迹在这里随处可见。

  满洲里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 1902年,远东铁路修建(俄罗斯到哈尔滨),从这里开始进入满洲,因此得名满洲里,从此,满洲里成为亚欧交往的重要商埠,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直到今天,满洲里仍然是俄罗斯乃至东欧地区和东亚各国陆路交通重要的咽喉。这里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是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素有“北疆明珠”的美誉。

  夏天的满洲里,给人一种很有朝气、充满生机的感觉:广袤的草原深处,绿瓦红墙之间,一座美丽的城市赫然矗立,到处是拔地而起的崭新楼宇,到处是充满异国风情的别样建筑,令人目不暇接。

  初到“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的满洲里,第一印象这是一座干净整齐,充满异国情调的小城。漫步满洲里,可以看到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群在大街上漫步,大街上的牌匾大都刻有中、俄、蒙三种文字。互市贸易区里更是红火热闹,大街小巷中小贩们一会是满口方言土语的中文,一会又是一口流利的俄语,南腔北调、不同语言的人们大呼小叫地装满大包小包,然后匆匆而过。

  满洲里国门,坐落于满洲里市区以西8公里处中俄两国铁路连接点中方一侧,是一幢高30米,宽40米的乳白色建筑,为满洲里市标志性旅游景区。国门呈“门”字型,庄严伟岸,在国门乳白色的门体上方,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大字,上面悬挂的巨型国徽闪着金光,国旗在顶端迎风飘扬,国际铁路在下面通过,来来往往的连接中俄、中欧的货运专列往来穿梭。国门顶部有观光厅,登高远眺,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市的风貌和满洲里市的全景尽收眼底。国门下,有“中国第41号界碑”。每一位游客来这里都一定会站在这里和界碑拍一张照片。

  景区内还有火车头广场、和平之门广场、红色旅游展区。红色旅游展区有一座二层的俄式楼房,是中共六大展览馆,是将当年位于莫斯科近郊的“银色别墅”会址按照1∶1的比例复制到国门景区内的;火车头广场位于满洲里国门景区门前,占地面积不算太大,主题是一辆满洲里号蒸汽机车。由于满洲里是先有铁路后有城市,所以火车头也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象征。广场内的火车头是1940年的日制蒸汽机车头,下面的铁轨是1925年苏联制造的43铁轨。和平广场之门,质地为白钢,高13.8米,M造型和汉字门相象,同时又是满洲里三个字的满洲里国门拼音、俄文、英文书写的第一个字母,上面的球体象征着地球,寓意国土有界,但与世界相联,代表中国人民开放的胸怀。5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祈盼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进步友好交流与交往。

  满洲里俄罗斯套娃广场是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娱乐广场。广场上的草坪郁郁葱葱,绿树成荫,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走进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套娃雕塑,色彩斑斓,形象生动。周围环绕着形态各异的套娃建筑,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小巧玲珑,每一个都别具一格,充满了童趣和异国风情。

  夜幕降临,套娃广场更是别有一番韵味。沿街遍布的俄罗斯商城,充斥着浓郁的异国气息。一位俄罗斯女孩走进了视线,“你好,我在这里读书,需要我做你的向导吗?”标准的汉语发音和饱含善良、友好、真诚的眼神让人如沐春风。一位高鼻子深眼窝儿的俄罗斯帅哥,走在街上把路人的眼光都吸引过去了,看到有人给他拍照,还对着镜头挥挥手笑一笑。

  那景,美不胜收,回味无穷;那人,怦然心动,豁然开朗。此情此景,让人依依不舍。满洲里的美,美得自然。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版:导读
   第2版:政情
   第3版:本土 快报
   第4版:本土 教育
   第5版:本土 关注
   第6版:本土 视界
   第7版:天下 焦点
   第8版:天下 深读
   第9版:天下 深读
   第10版:文体 竞技
   第11版:文体 娱乐
   第12版:文体 娱乐
   第13版:文化 读书
   第14版:文化 读城
   第15版:文化 海风
   第16版:文化 闲情
北疆明珠满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