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当前版: 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传承湛江非遗 绽放文化新光

  蔡延鹏(赤坎)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湛江市新增彭秋生、叶美三、孙康福3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据3月18日湛江日报)

  湛江3位大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是为湛江非遗传承事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些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傩舞,作为湛江古老而神秘的传统舞蹈,承载着先辈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舞者们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年轻一代对这类传统文化兴趣渐淡,傩舞传承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危机。彭秋生大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这方精神家园,凭借对傩舞的一腔热爱,让这门古老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闪耀光芒。

  在湛江,石雕艺术同样历史悠久,雷州石狗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些形态万千的石狗,或威风凛凛,或萌态十足,它们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雷州人民心中的守护象征。叶美三大师一生与石头为伴,用刻刀赋予石头灵魂与生命。但石雕工艺学习过程艰苦漫长,愿意投身其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之路布满荆棘。

  吴川飘色以其惊险奇巧的造型和精彩绝伦的表演,成为湛江文化的耀眼名片。孙康福等飘色传承人,凭借着对这门技艺的执着热爱,让飘色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从精巧的设计到细致的制作,再到完美的表演,飘色凝聚着众多艺人的心血。但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下,飘色面临观众流失、传承断代的困境。

  非遗传承,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根脉的守护。职能部门应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场地保障,设立非遗传承基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教育领域也应发挥重要作用,将非遗课程纳入学校教学体系,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感受非遗魅力,培养新一代传承者。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责任。当我们惊叹于傩舞的神秘、石雕的精美、飘色的惊艳时,更应思考如何为它们的传承贡献力量。

  湛江傩舞、石雕、飘色,是珍贵的文化瑰宝。让我们携手共进,让这些非遗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擦亮湛江文化名片,让世界领略湛江非遗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版:导读
   第2版:本土 市情
   第3版:本土 教育
   第4版:本土 关注
   第5版:本土 关注
   第6版:本土 有讯
   第7版:本土 快评
   第8版:行业 体彩
   第9版:行业 旅游
   第10版:天下 深读
   第11版:天下 人物
   第12版:天下 关注
   第13版:文体 海风
   第14版:文体 竞技
   第15版:文体 竞技
   第16版:文体 娱乐
传承湛江非遗 绽放文化新光
微言有义
药品追溯码
推动更多土特产成为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