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海南各地方志可以看出,从冼夫人请命置崖州起,到她的孙子冯盎总管海南3州12县止,将近110年的时间内,海南的社会是安全的。由于冼夫人在海南率先理顺了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从而使海南在政治上与中原的关系更加贴近了。
海南有个冼夫人文化研究人员叫陈雄,是琼山县人,他从1981年起,利用工作之余和工作之便,积极搜集、研究冼夫人在海南的事迹、传说和功绩,写成了一本书《冼夫人在海南》,有理有据,受到广泛好评。陈雄还把冼夫人在海南的一些民间故事收进《冼夫人在海南》这个集子里。在此摘几则有关故事与大家分享。
故事之一:解救俚女。
冼夫人之前,海南岛是一个山高皇帝远,盗贼横行的地方。当时,海南的俚僚以峒为家,按血统关系组合,过着部落式的生活。全岛有2000来峒人家,大峒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小峒只有几十人甚至几个人。
梁朝大同年间,海南1000多峒俚僚归附冼夫人之后,冼夫人请求朝廷建置崖州,并派她家族中得力的人到海南做官,岛上各地俚僚从此开始过上了比较安全的日子。
据说,广州有一个姓欧阳的大官,是一个又凶残又好色,贪得无厌的家伙。他一见了漂亮的姑娘就不肯放过,使得有姑娘的人家一听说他路过就不敢开门。从他的父辈开始就统治岭南十几个州,但他连这些州的名字都记不准,听说建立了崖州,他贪念又起,妄图把崖州也纳入自己的地盘,以便在天涯海角作威作福。
有一年,冼夫人到海南巡视。那个欧阳大官也赶紧跟踪过来,所到之处,奸淫抢掠,为非作歹,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
一天,欧阳一伙在海南岛游山玩水,赶路途中突然看见有一个少女正在种山兰稻,他立即下令:停止前进。
少女一看见官兵上来拔腿就跑,头也不敢回。可是,她跑不过官兵汉子,很快被追上了。待少女到了眼前,欧阳从头到脚打量起来:那少女经过一阵急跑和挣扎,脸蛋变得红扑扑,像一个熟透了的仙桃;脸蛋上俚僚姑娘特有的文面,高高的鼻梁;微翘的嘴唇,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既有野性的美,又有一种古典的美,让这个荒淫无耻的欧阳大官看得傻了眼,忘了神。
几位亲兵连吓带诱,把少女推到马背上。欧阳大官吩咐马上打道回府,即日启程离琼返粤。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哒哒的马蹄声,尘土起处,奔过来一队娘子军。欧阳一看这阵势,心里就有点慌张起来,因为,这里毕竟是崖州,不是自己百无禁忌的广州!更是因为,他知道来者不善,一定是爱民如子、疾恶如仇的冼夫人!但他一转念,莫慌,我是广州的官,她是高州的人,我的官比她大,兵权比她大,也许她会知道“官大压死人”的道理,不理眼下的小事了;因此,心里暗暗作好对付的准备。
欧阳果然猜对了,来者正是高凉冼夫人,她骑着白马,打着锦伞,身着戎装,秀气中带着威武,慈祥中显出庄严。
欧阳摆出一副尊严的样子,等待冼夫人的叩见。双方行见面礼之后,欧阳就想赶快留走。哪知冼夫人眼尖,一眼就看到坐在马背上那愤怒的少女。
“请问欧阳大人,为何要捆绑这位少女?”冼夫人问。
“唔……这个你也要管吗?”欧阳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用先发制人的口气反问回来。
“当然要管,珠崖父老尊我为圣母,就是希望我像保护自己的孩子那样保护他们的儿女。”冼夫人有理不让,据理力争。
“不过,我劝你别扫了老子的兴,老子是不好惹的!”欧阳语气更加严厉。
“谢谢大人的提醒。不过我也劝大人一句:琼崖俚民也不是好惹的!”冼夫人不卑不亢,针锋相对。
欧阳无语。冼夫人接着说:“大人妻妾成行,奴婢满屋,何必计较一个小姑娘,伤了珠崖俚僚子民的感情呢。”
欧阳气得正要发火,突然他的军师凑近耳边,在他耳旁嘀咕了几句,劝说欧阳大官别吃眼前亏,避过锋芒,日后再想办法来抓这位少女。欧阳那双贼眼转了几转,点了点头。
欧阳来了个180度转变,竖起大拇指,哈哈大笑地说:“太夫人果然名不虚传。本官就依军师的,将姑娘交给你,让你做个人情。”说完,命令亲兵放下少女,乖乖地溜了。
那位少女谢过冼夫人的救命之恩,执意要跟随娘子军。冼夫人知道欧阳不会轻易放过这位少女,为了保护这位民女,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果然,阴险的欧阳一伙,自以为得计,他们趁冼夫人已离开这里,又折回来骚扰这一带的村峒,企图重新抢走那位少女。扑空后,又赶回广州策划报复冼夫人。
后来,欧阳一伙欺骗扣押了冼夫人的独子冯仆作人质,妄图胁迫冼夫人和他们一起反叛朝廷。哪知冼夫人大义凛然,继续与他们进行不妥协的斗争,终于粉碎了他们的阴谋,使欧阳一伙走向灭亡。这个欧阳,全名叫欧阳纥,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父亲。
故事之二:仙泉修渠。
仙泉,即八仙泉,位于海南琼山县新坡镇境内。
相传,有一年此地大旱,江河干涸,民不聊生。恰巧冼夫人来琼视察,看到这个状况,非常着急。她亲自带领将士四出找水源,却一直没有找到。冼夫人心急如焚,加上过度劳累,竟然病倒了。当地群众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动,相约到冼夫人的住地看望她。当他们看到冼夫人卧病不起,都很伤心,守着好不肯离去。后来,看望的人越来越多,守在冼夫人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士兵怎么劝都劝不动。
一日,八仙巡天,看到梁沙坡上人群黑压压,人们低声哭泣,叹气连天,于是按下云头,看个究竟。接着,八仙变做八位凡人,有老的,有小的,加入群众看望冼夫人的队伍,偷偷打听发生了什么事。当八仙听到冼夫人为民操劳得病,群众又为冼夫人的病担心而不肯离开时,八位仙家也感动了,他们悄悄地商量,各显法术,每人变出一口大甘泉,解救群众和冼夫人。
大甘泉变出后,八仙派何仙姑变成一个讨饭的老太婆,捧着一罐甘泉来到冼夫人面前,向冼夫人报告找到甘泉的消息。迷迷糊糊的冼夫人,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振奋了精神,病也好了三分。待她接过水罐,亲口饮了这些仙泉水,确信是甘泉水时,病就完全好了。群众看到冼夫人完全康复过来,这才欢天喜地回家去。
冼夫人一康复,就带领官兵和群众循着老太婆指点的方位去找甘泉,果然看到在乱石滩中,八口甘泉口口像水桶一样口径,清澈的泉水突然地往外冒,一眨眼就有成千上万担水涌出。大家高兴得笑眯了眼,合不上嘴。大家立即动手开沟挖渠,抢救即将枯死的庄稼,并种上番薯等作物,开展生产自救。
冼夫人在这里驻军一段时间后,她惊奇地发现,在她的队伍中,后生仔们粗糙的脸变得滑溜细嫩了,姑娘们也变得脸蛋丰满、皮肤白里透红、眉清目秀了。她想,这一定是常用八仙泉水煮饭、泡茶,常到八仙泉边洗澡的缘故。
如今,当地人民仍骄傲地沿用这称呼,甚至连八仙泉水流入的塘坎河段也称为美面溪。冼夫人当年带领官兵和群众修的水渠,经过后人不断修整,更加宽畅,流域更广,继续造福于人民。
故事之三:营根比武。
冯冼大军进入五指山地区后,来到百花岭下,有一山王设卡挡住了去路。这山王是一个彪形大汉,凹鼻大眼,浓眉厚唇,齿黑面青。他头戴一顶兔皮帽,上插一支狐狸尾,身披豹皮衣,下着半叶山羊皮短裤,全身花花斑斑,都是兽皮。一看这身穿着,就知道是射猎能手。他身强力壮,爬高山如履平地,射猎物似屋里投器,山民们佩服他拥他为王。他听说冯冼大军要经过他的地盘,特地在百花岭脚下设卡,要与大军比武。
冯太守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只好命令兵马驻下,由他出面求情让路。哪知这山王只看武面不看官面,三天讲情,全不见效。
后来,冼夫人想出一个办法。她向冯太守提出:“由我与他比武,我是俚人,这山王也是俚人,谁赢了都是俚人赢。”冯太守说:“他是堂堂男子汉,你是女流,恐他不与你比武。”冼夫人如此这般地说出了好的计谋,冯宝便连连点头称妙。
第四天早上,冯宝出面答应了山王的比武条件,并提出比武人是俚族妇女冼夫人。山王果然不同意。冯宝婉转地说:“妇人尚且不敢比,何况丈夫也!你先赢她,再来赢我也不迟!”山王比武心切,终于答应了冯太守的要求。
中午时分,百花岭上人山人海,附近村峒俚民百姓都集中到这里看比武。冼夫人及其大部分兵将一身俚人打扮,消除了群众的戒备之心。山王兴致很高,提出每人命题射箭一次,三箭不中为败。他先出题射山藤,即在门板上垂直钉上两根手指头一样细的山藤,相距百步瞄射。冼夫人请他先射,他轻快地拿起了箭,不须瞄准就射出去,左边的藤条顿时断作两段。“好啊!”“中了!”老百姓都为他们山王的箭术感到自豪,欢呼雀跃。
转到冼夫人时,只见她不慌不忙地瞄准,山民们带着怀疑的目光看着这位外来的俚族妇女,冯宝和兵将们都屏住气息等待着。
山王射断的藤条正慢慢地斜向右边的藤条,就在两条藤接触的一刹那,冼夫人的箭射出去了,倾斜移动的藤条稳住了。“哗,一箭射中两根藤!”全山欢呼。将士们为他们有一位勇武的女首领感到骄傲,群众为俚族出了一位女英雄感到无比荣光!
转到冼夫人出题了。冼夫人扫视岭上岭下,她看到五百步开外岭下的水田里,一只鸭子时浮时沉,时隐时现。“就射那鸭子。”冼夫人兴奋地邀请山王。
山王仍然不屑一顾,接满弓弦,一箭射去,几根鸭毛飞起来了,鸭子沉了下去。大家屏气静观,过了一会,鸭子又浮了上来。“唉!就差一点点!”众人无限惋惜。山王满不在乎——反正还有两箭。待鸭身转正,目标最大时,山王将第二箭射了出去,哪知鸭子乖巧,它似乎看到了这一箭,在箭到之前沉了下去!“唉,第二箭了!”有人发出了埋怨。山王真的也紧张起来,射第三箭时,他足足瞄准了半刻钟,迟迟不敢放箭,眼也花了,手也软了,换了几次气。大家的心都要爆炸了。
射动靶最忌迟疑不决,山王这一瞄准反倒误了大事,第三箭射出时差得更远,众人哗然。“又是不中!”“见鬼!”不满、失望、埋怨、惋惜声在人群中响起。
“该冼夫人了。”大家把希望转向冼夫人,同时也把怀疑的目光转向了冼夫人。
冼夫人精神抖擞,看准机会,一箭射去,穿过了鸭子的脖子。鸭子带着箭,在水里扑打着,继而又跳到田埂上翻滚、挣扎,生下了一个鸭蛋,掉在田埂下的水里。
全山沸腾了,大家都争着跑上前来看看这位神奇的女人。山王拉着冼夫人的手说:“冼夫人果然名不虚传,难怪海南那么多人归顺您,我也服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比武,将那块田称为“鸭乸田”,将鸭子下蛋的那块田称为“鸭蛋田”。冯冼大军扎营求情借路的地方,称为营根,即今天琼中县县城营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