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        
当前版: 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雷州沈塘:

黑狮头鹅高歌致富路

钟邦国
  雷州沈塘镇揖花村一家养殖场的黑狮头鹅。 本报记者李忠摄

  本报讯 (记者钟邦国)近日,在雷州市沈塘镇揖花村沈昌农牧专业合作社,记者尚未走进养殖基地,已听到鹅叫声此起彼伏,数千只黑狮头鹅欢快戏水觅食。

  雷州黑鹅,别名黑狮头鹅,产于雷州半岛,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及广西南部、海南等地。而揖花村位于通明河与南渡河两大水域之间,水草充足,是家禽养殖的天然场所。近年来,随着黑狮头鹅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养鹅热度越来越高,逐渐由家庭散养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模式。该合作社与养殖户联合养殖,同农民结成产业化联合体,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实现基地化生产,使主导产业壮大,促进肉鹅养殖向优质、高产、高效调整,实现肉鹅养殖升级,产品增收。同时养殖户可以获得优质种鹅,养殖技术指导,合作社保底回收肉鹅,确保农户的养殖风险降到最低,效益达到最好,调动了当地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据悉,沈昌农牧专业合作社自从2009年成立以来,已经成为雷州市最大规模的黑狮头鹅养殖基地,直接带动两广地区200多户肉鹅养殖户,养殖100多万只黑狮头鹅,平均每户年创收二三十万元。在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附近乡镇也搞起了肉鹅养殖产业。记者还了解到,该合作社通过“一村一品”项目实施带动贫困户就业和分红,助推揖花村2020年提前完成脱贫目标。该合作社得到社会认可,获得了“广东省重点家禽养殖场”“广东省水禽健康养殖产学研合作基地”“湛江市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称号。

  种鹅是生产的源头,其质量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沈昌农牧专业合作社与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及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开展技术合作,采取生态立体循环种养规模产业化养殖技术,建起黑狮头种鹅反季节繁殖基地,现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黑狮头种鹅反季节种苗繁殖基地之一。记者走进孵化车间,负责人陈庆位介绍,孵化车间全部是智能化管理,确保了孵化率提高到83%以上。据悉,合作社带动当地9户种鹅养殖户加入繁育良种鹅苗行列,每年销售鹅苗6万多只,每户年创收超过20万元,使得种鹅“芯片”快速发展,促进了种鹅产业整体生产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陈庆位告诉记者,接下来,合作社将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养殖方式,优化养殖结构,拓展加工产业链,推进雷州黑狮头鹅产业升级,打造黑狮头鹅品牌,擦亮黑狮头鹅名片,提高雷州黑狮头鹅现代化示范引导效应,让黑狮头鹅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一路高歌。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版:要闻
   第2版:新闻+ 本地
   第3版:新闻+ 要闻
   第4版:新闻+ 本地
   第5版:新闻+ 创新
   第6版:阅读+ 百花
   第7版:阅读+ 文化
   第8版:新闻+ 本地
强强联合!深圳与霞山国企携手擦亮“湛品”名片
遂溪界炮圣女果推介进中山
黑狮头鹅高歌致富路
受助村民送锦旗 干群齐心话振兴
工地“信息流”蕴含大国经济投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