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金梅情韵》之美,探讨诗词守正创新途径

湛江日报 2023年05月15日 陈章智

  中华诗词传承如何做到守正与创新,笔者借研读《金梅情韵》之机,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与体会。《金梅情韵》是湛江诗社副社长庞金妹老师所著。庞老师出身于书香门第,曾在南三湖海学校、南三第二中学和广东海洋大学任职。有多首(篇)诗文刊登在各级报刊,并多次获奖。著有《庞良才唱酬诗集》《庞良才诗选集》等。

  品读《金梅情韵》,笔者被诗集里满满的情所打动。《金梅情韵》围绕一个“情”字铺陈诗集结构,所涵盖的题材有“梓里深情、山水寄情、田园风情、四季抒情、盛世豪情、逸兴闲情、咏物言情、缅怀衷情、四海吟情、绮梦柔情”十个部分,各部分标题均以情而立,结构新颖,颇有特色;作者所描写的山川大海、花草树木以及名胜古迹、人生百态、故土风情,可谓面面俱到,“十情十美”,值得大家研读。笔者试从《金梅情韵》的立意选题与讴歌新时代、情意境写实与写虚、诗词守正与创新和合之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立意选题与讴歌新时代和合之美

  “诗人和诗词要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笔者认为,《金梅情韵》无论是选题立意抑或语言表现手法都贴近现代生活,反映时代之声,如“四海吟情”的《临江仙•国联董事长追梦》所曰:“静听春雷兼细雨,微风轻伴心声。小楼转角闪灯明。多情寻雅韵,好汉夹缝生。 三十余年追一梦,五更垂下帘旌。零关税事见新晴。历经多少事,商海任纵横。”在我国即将加入世贸之际,湛江国联水产董事长是中国和美国在对虾贸易方面打赢官司的第一人。由此可见,作者在选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把握得十分准确,描绘得尤为深刻,通过“小楼转角闪灯明”“好汉夹缝生”和“三十余年追一梦,五更垂下帘旌”“商海任纵横”等词句,把湛江国联水产董事长执着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品性以及踔厉前行的创业精神展现于读者面前。又如“梓里深情”,诗人笔下描述海岛渔民生活题材的《渔翁》,也是一幅描写海岛渔民新生活的画卷,全诗曰:“半夜初鸡月正华,渔翁收网速回家。路人借问鱼多少,一笑逐开千浪花。”寥寥二十八字,把海岛渔民顺应潮汐,披星戴月劳作收网回家路上,满怀丰收喜悦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二、情意景写实与写虚和合之美

  这是写作技巧的基本课题。所谓诗词创作手法的虚与实,比较通俗的说法是诗人的眼前“景”,心中“事”。“实”指的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真实而具体的描述;而所谓“虚”则是景物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思考与联想。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大家比较熟悉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景色实写,描述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色,气象雄浑;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景象虚描,将诗篇导入新境界,富含人生哲理,是千古传诵的名作。《金梅情韵》写作手法也别具一格。如开卷篇“梓里深情”的《鹭洲开画卷》,全诗曰:“东方红日上,白鹭写青天。耸拔琼楼阵,微茫碧海烟。春风苏绿地,涛韵响银弦。胜似蓬莱景,人人不慕仙。”作者所选题材是南三(鹭洲)岛优美的生态环境,通过“红”“白”“青”“碧”“绿”“银”颜色的实描,融入诗人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展现湛江新时代海湾之美。又如“咏物言情”《咏爆竹花》的诗曰:“串串花开向艳阳,红红火火遍城乡。虽名爆竹无声响,一任旁人论短长。”作者通过前实后虚的表现手法,先写燃放爆竹“串串花开”“红红火火”的奢华景象,然后以景衬情,巧妙地融入诗人对城乡普遍燃放爆竹的喜与忧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写出爆竹的特点,既寄托深意,又不露痕迹,全诗起承转合自然流畅,虚实和合天衣无缝。“缅怀衷情”篇中的绝句《祭母》也别具情意,全诗曰:“家贫几度断炊烟,背女携儿下瘦田。负米养亲亲不待,三牲和泪祭坟前。”诗人通过虚实相间的描写,昔日家贫“断炊烟”“背女携儿下瘦田”的凄切场面以及“三牲和泪祭母”之痛若隐若现,令读者感慨万千,黯然垂泪。

  三、守正与创新和合之美

  笔者认为,只要细读《金梅情韵》,既可以体现到其韵律守正之衷情,又可以看出其在题材、语言、立意等方面创新之端倪,很值得我们去认真鉴赏。首先,作者坚持诗词创作韵律守正,同时注重声韵抑扬顿挫之美。如“四季抒情”中的《鹧鸪天•秋韵》所曰:“飒飒金风又遇秋,寒星闪烁白云浮。夜阑深院人初静,菊放东篱品自幽。 情似水,月如钩。相思缕缕绕心头。风摇椰韵催诗韵,一阕清词可解愁。”又如“山水寄情”中的《生查子•春游森林公园》也别出新意:“春色满山头,处处新枝早,晨曦鸟争鸣,入耳声声妙。 漫步过平林,人面桃花俏,转到小凉亭,悠闲在欢笑。”两词押韵准确,对仗工整自然,注重声韵高低措辞,读之朗朗上口,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起有伏,令人陶醉。再如“绮梦牵情”中的《江南春•情在烟雨中》曰:“芳草远,柳枝浓。桃花红映水,竹叶绿梳风。”其对仗和押韵也很有特色。其次,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句作诗填词,展现出古典诗词守正与创新和合之美好前景。通读《金梅情韵》,给读者第一印象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没有生僻字,也没雕饰之痕。尤其所写绝句,可谓信手拈来,情景相融,自圆其说,如开卷篇“梓里深情”的绝句《南三联岛》,诗曰:“风沙巧治绿无边,十岛相衔水接天,驾雾虹桥天堑过,家乡儿女谱新篇。”作者所描绘的就是家乡南三岛“十岛相联水接天”气势恢宏的壮丽画卷。通过简短明了、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的诗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让喜欢的诗词人都能看明白。说到用现代汉语作诗填词,自会有些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古典诗词创作必须用文言文才有味道,坚持这种观点的值大家讨论。笔者比较喜欢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诗词,除因为苏词豪放之外,还在于其语言表达自然流畅,如《临江仙•夜归临皋》的上阕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读后倍感亲切自然,通俗易懂,读其诗如见其人,时隔近千年,其所表达的词语言与现代汉语都无鸿沟相隔之感。

  如何做到守正创新,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提出了较好的指导意见:“从创作态度上说,我们要树立守正创新的诗词价值观。诗词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有一套严格的韵律要求,这是古人在长期的诗词创作中形成并沿袭下来的。我们写的如果不合,那就不是中华诗词了。因此,我们必须守‘正’。然而,‘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把创新精神贯穿诗词创作全过程,在题材、语言、手法、意境等方面努力创新”。反思中华诗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程,我们传承工作之所以举步维艰,应该重点在诗词创作选题立意和语言创新上寻找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