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已半个世纪多年了,退休以后曾经多次回家乡。最近一次想在家乡多住几日。
今晚是满月,月光清晰照在大地,如同白昼。我行走在水泥路上,看着两旁一幢幢楼房,想起白天到儿时的几个伙伴家,门是紧闭的,才知道他们随子女一起去城市居住了。
我漫无目的地走着,来到大操场上,月光静静地照,此时脑海里的记忆闸门已打开……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文艺生活相当匮乏,露天电影成了当地群众主要的精神食粮。每逢部队里放电影,这块大操场便成了最具人气的场所。
黄昏时刻,总有人站在围墙上观察。一旦看到部队大操场上挂起了电影幕,我们几个伙伴们便奔走相告,内心无比激动。天还没黑,我们便胡乱扒几口饭,就早早的赶到那里,占据前面几排位置。
有一次我简单的吃了几口饭就出门了。电影开始的时候,我突然间想起:“糟糕,房间的门忘记关了,连虚掩都没有。”后来,我又想了一想,没有关系,母亲一会儿就回家……那天晚上,放映的是《钢铁战士》。钢铁战士刘海全任由敌人的严刑拷打,坚决不向敌人投降。他的钢铁意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电影剧终人散以后,回家一看,母亲满脸怒气的坐在凳子上,而且凳子旁边还放着一根竹条。我知道因为房间没有关门的事,晚上是要挨打了。这个时候,我脑子里马上就出现刘海全光辉形象。平常母亲打我,用细细的树枝来“打草惊蛇”,而且,她还没有打,我就开始求饶了:“娘,我再也不敢了。”看来她晚上是要动真格了……果然,她抄起竹条,非常用劲打了起来,我“坚贞不屈”,一句不吭声。母亲看我有点反常,更是火冒三丈,连抽三把。最后,我没有哭,她却哭了……那天晚上的挨打,我记忆犹新,连承认自己过失的一句话都没有。现在想起来十分后悔当时让母亲流下眼泪。
那时候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看的便是战斗片,如《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看得兴高采烈,觉得电影机“吱吱”转动的声音那么迷人,片头金光闪闪的“八一”字样及雄壮的音乐激荡着我幼小的心灵。每放完一次电影,我们就会在回家的路上,对这次影片内容议论一阵子。影片里的英雄人物,优美的动作和经典的台词,成了我们小孩模仿的对象。
我在老家上中学的时候,有一个高中的数学老师,他不但数学教得好,而且电影的插曲《十送红军》也唱得娓娓动听。这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数学老师,看到我驻足听他唱歌,似乎有点不好意思,马上就停止了歌唱。前几年,他听说我回老家,就打来电话,邀我参加他的八十大寿。在宴席上,他再次唱起《十送红军》……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管白天多忙,干活多累,总是要去看免费的露天电影,他们与电影中的人物同欢乐,共悲哀。那时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精神生活非常枯燥,只有看电影的时候,精神才会饱食一餐,身心才会愉悦起来。第二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许多农民兄弟才有“影评”的内容。
以前每年在我们的小学的大操场里,有结婚放电影的,有孩子满月放电影的,有做寿放电影的,有华侨探亲放电影的……看电影的次数就渐渐多了起来。
五六十年过去了,现在智能手机、电视、电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人们观影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露天电影变成了“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