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良洞”二字,眼前是否现出良田万顷、稻浪飘香?若“良洞”后面加上一个“村”字,可曾遥想到几个世纪以前,村民的祖先为寻找一处可安居乐业的良田,筚路蓝缕、历尽艰辛?
因为申遗工作,我慕名来到良洞村,一开始就被“良洞”二字所吸引。听村中老人说,村民皆姓李,李氏先祖于明朝成化年间从开平神步镇迁来,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村子背枕狮子山,西边有寿长河环抱而过,山环水抱中,是大片良田。“如此洞天福地,倘得几间幽室,在此暂住几日,也不枉人生一世”,人们因感念天地之恩,在此繁衍生息,并为村子取名良洞村。
进入江台路,远远就望见了寿长河红树林湿地公园。因为约了非遗传承人,漫步红树林辨识海漆、木榄、秋茄的想法只好搁一边,至于白鹭、海鸥、斑鸠,且让它们飞舞歌吟。此行,我是来听故事的。
英志堂醒狮的盛衰
“凡有祠堂处,必有舞狮。”英志堂醒狮第四代传承人李划说:“我们村祖祖辈辈都这样说,舞狮的历史跟建村的历史一样久远。”
村民把舞狮视为吉祥,信奉舞狮拜屋能驱邪避害、家财和人丁皆兴旺。躬耕田亩之余,人们练武强身保家护村,村中男丁以习武进入舞狮队为荣。良洞舞狮每年春节必在村祠堂舞狮、打功夫,且流传至今。
上世纪五十年代,良洞村舞狮始威名远播,常常被邀请到新会、台山等地表演。舞狮队伍的壮大,得益于清末民初武术界名家李圣玺到良洞村开馆授徒。1947年,村民李佐辰、李奇创诚邀李圣玺到良洞村英祖书房开馆授徒,创立“英志堂”传授洪拳,“英志堂”醒狮队相应成立。
“英志堂”开馆后,附近村庄喜习武之人慕名而来拜师学艺。也有来踢馆的,虽然李圣玺年事已高,但仍然让他们臣服。一时间,“英志堂”名声大噪。
舞狮离不开功夫。李划不无自豪地说,良洞村舞狮的步法完全采用南拳武功之四平马、子午马、麒麟步、跳步、座盘步(即老树盘根)、翻身、翻滚等。这些动作硬桥硬马,刚劲有力,步法稳固,落地生根,凡学醒狮者,必须先学南拳,以打基础。参观英志堂时,一位头发、眉毛皆白的老者迎面走来,他精神矍铄,步履轻快。李划叫他美叔,原来是李圣玺第三代弟子李美,他七十岁时曾在市区受徒40多人,后因患耳石症回到良垌村安享晚年。如今身手依然敏捷,在英志堂前,借助木人桩演示洪拳,动作快捷、干净。
遥指第一代英志堂,李美感叹祖师爷武艺高强,仅用一招“白鹤摊蹄”踢翻了不少前来踢馆的人。李祖师的武艺,传到至今已经第五代了。
随着改革开放,村中青壮年到城里打工谋生,习武便逐渐荒废。如今能吃苦的人不多,家长都不舍得让孩子练武。面对日渐式微的家乡舞狮,李划他们依然不舍放手,期望重振英志堂之风。
当锣鼓声在村中响起,当年事已高的第三代舞狮人在宗祠堂前展示洪拳的行云流水,舞狮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又把村里一千多户人家聚拢过来。然而,年轻的舞狮面孔却那么少……
上田节的祝祷
一年一度的中国丰收节,各地农耕文化在秋分日与瓜果争芳。
良洞村也有自己的丰收节,叫“上田节”,是李氏村民的传统节日。据1998年纂修的《良洞李氏宗谱》记载,为感谢上苍赐予水土肥美的土地,并祈求田地收获丰盈,村民于每年6月夏收夏种完成后,全村举办上田节。1942年以前,村民在每年农历六月插秧完毕即过上田节的。后因1923年和1941年,这两年的六月过上田节,遭遇大风雨,海潮摧毁堤围,房屋倒塌,良田丢荒,村民饿死病死无数。良洞村村民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依然坚持过上田节,依然坚持感恩和祈祷,只是把过节时间从农历六月改为农历七月,且固定在七月初二或初六。每年村委会在这两天中,每年由村委会择日通告全村,而后家家户户齐过上田节。一直传承至今。
以前,农村夏收夏种完之后,人们会挑一个清闲些的日子,通常是下雨天,炊芋头糕、千层糕、咸糕,炒粉皮,以为犒劳自己和家人。像良洞村这样郑重其事的上田节,极少见到。这天,良洞村民喜气洋洋,周围四乡八邻养有鸡、鸭、鹅的村民或商贩,闻风而来,良洞村市场一时热闹非凡。
李孟均老人说,上田节的拜祭非常虔诚,拜祭祖先,还拜祭田头屋(放农具的小房子)。这天一大早,每家每户杀鸡杀鹅,做禾胎仔、酒杯印等糕点。上田节做的糕点“禾胎仔”最具体色,用糖水揉好的粘米粉搓成条形,两头尖,中间鼓起,形似饱满的稻谷(寓意五谷丰登),隔水蒸煮。酒杯印则常见,不觉新奇。倒是听老人说酒杯印必须满杯后,还要用力压实,寄望粮食堆满仓,盘满钵满。
时间总在无情流逝,一切也跟着悄悄在变。今年上田节,80后的村委会干部李晓明别出心裁,设计了上田节名片发到各微信群里通知村民过节时间。苍远叠翠的群山之上,白色“上田”二字分两次出现在名片上,居左上角上下对角排列,居画面中间则同行左右排行,两个大字底下标明过节时间:农历七月初六。微信有村委会喇叭达不到的地方,想必收到信息的村民比往年多。
每到丰收时节,那些在城市打拼的农民儿女,是否会记起家乡的上田节,禾胎仔、酒杯印是否成为异乡长日寂寞中温暖和美好的祝祷。
三月三的传说
说舞狮子,说上田节,不觉太阳光已变得柔和,稻谷一样明黄的晚霞姗姗而降,荷锄而归的老农人陆续走进来。他们可不管我们谈到哪里,不时地插话,大谈“三月三”举村共祭的盛况,自豪感溢于言表。
三月三,在良洞村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正在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三月三这一天,村民们不论在哪里工作、生活,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要赶回家乡。这一天,不管天气如何都要进行拜山,扫墓祭祖,吃“蒸赏”。也不管有多少个祖先坟山,都是同一祭品,同一天拜完。
良洞村为何不是在清明节期祭祖?关于节日的来由,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讲开了。
李氏先人由广西、南雄珠玑巷逃难而来到此地,生儿育女,离世那天恰巧是三月三。据古老传说,三月三是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造人的日子,一些地方在“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娲。又说,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因而,便以三月三日为节日纪念先人,一代传一代延续至今。
村民中也有人说,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只知道是祖祖辈辈都这样做。他们相信,这样做,必能得到祖先的庇护,世代绵延。
三月三的由来,放在全国也是众说纷纭。谚语“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
三月三上巳节,仿佛是人生的缩影,生与死,欢乐与纪念,婚恋欢歌、诗词酬唱,都蕴含在其中。这条叫做“良洞村”的村庄,因为有“三月三,上田节,舞狮子”,像握着一粒粒流动的时间胶囊,为生活在良洞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存续它们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