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段时间,由于工作需要,和一位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交流了有关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找到“正确打开方式”,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家庭教育应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成长规律和速度,作为家长,不能揠苗助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自己的花期,也有自己天赋和特长,作为父母,应当善于发现子女的特长,因材施教。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应帮助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念。家长需要树立一种长远的教育观、人生观,一步一个脚印,有所侧重地跟踪指导、持续助力、持之以恒,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方向。
学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教育需要“活”化。孩子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样态,而最终的育人目标是实现孩子的“自我认同“和“自我管理”。学知识只是媒介和途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未来会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和艰难挑战,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因此,培养孩子,一定要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让孩子具备未来社会人需要的品质和修养。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优质、和谐、协同的家庭教育,需要更多人做家庭教育积极的“行动派”,在行动中要注重几个方面:
一是日常的作业以完成为主,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建议暂不增加新的学科学习任务。别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或获取知识是靠“机械的记忆”和“重复的抄写”得来的。个人认为,没完没了的学科作业,并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药。
二是要善于找到孩子的兴趣点。青少年对社会和事物的认知尚处于懵懂的成长过程中,寓教于乐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家长可以多抽时间,陪孩子一起下棋、画画、做手工、进行体育运动、共同阅读绘本等,发现孩子的兴趣,持续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持久力,从而提升孩子的自信,也能更有效地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三是多倾听孩子的分享。每天抽时间与孩子聊天,多启发和倾听他们分享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思能力,又可以从侧面了解其在学校的表现和情况,增进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同时为家长后续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储备“资源”。
四是主动与老师进行高效交流沟通。平时可以多向老师咨询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掌握孩子的动态;也可以多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增加老师对孩子的了解,促进家校合作,让教育同向前行。
五是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这有助于锻炼孩子自己规划事情的能力,家长可以以监督、鼓励为主,允许出错,必要时还要给予适当的帮忙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也收获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规划生活的能力,状态越来越好。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父母,我们得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基于自己孩子的特点、遵循他们成长的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成就他们未来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