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何丽红
(作者系湛江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师)
你是否经常感到浑身乏力、手脚冰冷、腰背酸痛?即便睡眠时间变长,却依然睡不好,醒来后还是觉得疲惫不堪,整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长期待在空调房中,缺乏运动,还常贪凉饮冷,却没察觉到,身体里如同“小太阳”般提供能量的阳气正逐渐流失。中医有云:“阳气不足百病生”,阳气一旦不足,健康便会岌岌可危。
督脉灸激活阳气
三伏天是一年中养阳气的黄金期,若想重焕身体生机,不妨在三伏天体验下被中医界誉为“灸中之皇”的督脉灸,感受传统中医疗法带来的温暖与活力。
督脉灸又称“督灸”“长蛇灸”“火龙灸”,是中医传统灸法的一种,以在背部督脉的循行部位进行艾灸而得名,被称为“灸中之皇”。它是指在脊柱上从大椎穴至腰俞穴一段进行隔姜灸的一种极具中医特色的外治法,具有施灸面积广、艾炷大、时间长、火力足、温通力强的特点,作用胜过一般灸法。
人体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就像一条掌管阳气的“高速公路”,它贯穿后背正中,连接着全身阳经与脏腑,对阳气的运行至关重要。当阳气不足时,人容易怕冷、乏力、反复生病。督脉灸正是激活这条“能量枢纽”的“钥匙”:艾绒燃烧的温热能量,能像小火苗一样穿透皮肤,顺着督脉穴位(如大椎、命门)传递,唤醒沉睡的阳气;隔姜灸时,生姜的辛辣与艾火结合,进一步驱散寒气、打通瘀堵。同时,督脉与脾肾等脏腑紧密相连,灸疗能温补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源,从根本上补充阳气,让阳气沿着经络顺畅运行,滋养全身,帮助身体恢复活力。
三伏,是一年中最闷热、最潮湿的时节,却也是盛夏风物最浓、阳气最盛的日子。在三伏天做督脉灸,即是借天时之力,点燃生命之火,补五脏六腑阳气。
适宜与禁忌人群
督脉灸适合阳气不足或经络瘀滞的人群,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阳虚体质者:常有手脚冰凉、恶寒怕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小便清长等表现,这类人因阳气不足导致身体温煦功能下降,督脉灸可温补阳气。
寒湿瘀阻人群:长期久坐、贪凉(如吹空调)或居住潮湿环境,出现后背僵硬、肩颈酸痛、关节冷痛等经络瘀滞症状,督脉灸的温热作用能散寒通络。
免疫力低下者:频繁感冒、久病体虚、术后恢复慢,中医认为与阳气不足相关,督脉灸可激发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脏腑功能虚弱者:如脾胃虚寒(食欲差、腹泻)、肾阳虚(夜尿频多、性欲减退),督脉与脾肾等脏腑相连,灸疗可通过调节经络改善脏腑功能。
亚健康人群:长期压力大、熬夜导致疲劳乏力、精力不济、睡眠质量差,督脉灸能调节气血,缓解身心疲惫。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者(易上火、口干舌燥)、孕妇、皮肤破损或过敏者,以及有出血倾向者等人群,不宜进行此项操作,建议先经中医师辨证后再进行。
2025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
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
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
末伏
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
【注意事项】
●施灸前:避免过饱或过饥,需排空大小便,同时保持情绪稳定;
●施灸后:1.灸疗后4个小时内避免冷水洗漱,24小时内不建议吃生冷食物,以防寒气入侵;2.适当多喝温开水,帮助身体代谢;3.若局部出现轻微红晕或灼热感,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若出现水泡,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大水泡则需及时就医处理,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