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版: A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军地协作同下“一盘棋” 画出教育拥军“同心圆”

南部战区海军与湛江市共同探索教育拥军新路径
文秋华 王佳男 欧阳泽
  战士向学生们介绍在西沙中建岛上升起的国旗。

  军爸军妈为孩子们介绍舰艇武器装备。

  湛江市第二中学与南部战区海军某大队共建“国防教育班”。

  战士分享守卫国土的光辉历程。

  湛江南海学校首批“南海岛礁班”授牌。

  湛江市第二中学霞山校区举行“军爸军妈进课堂”活动。

  文/本报记者文秋华 通讯员王佳男 图/本报记者欧阳泽

  潮涌半岛,情满湛江;军地协作,教育拥军。

  湛江,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是国家经略南海、挺进深蓝的桥头堡。这是一片涌动着军民鱼水深情的土地,作为驻军大市,“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体现在湛江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自2000年以来,湛江已连续六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湛江市始终坚持创新双拥思路,协同南部战区海军,共同探索新时代军地教育,擦亮“红色港城”新时代名片,汇聚成这座城市最美的底色。

  开通教育优待“绿色通道”

  “今天放学回家,孩子说学校很漂亮,同学们对他很友好,老师还在课后给他讲解落下的课程。孩子他爸在海上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的事忧心了,感谢地方政府对‘军娃’的关心与爱护!”今年3月,军嫂王俊平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孩子顺利入学,让她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王俊平和两个孩子此前一直在河南老家生活,后因丈夫工作调动来到湛江。由于丈夫出海执行任务,错过了军人子女教育优待证明材料申报时限。王俊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湛江军分区反映情况。

  家门连着营门。多年来,湛江市将保障军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作为解决军人后顾之忧、彰显社会尊崇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解决好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问题,施策用劲,办好“暖心事”,架好“连心桥”。

  了解到王俊平的情况后,军分区当即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协调,为其孩子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办理资格审核、材料查验、入学注册等事项,并要求学校加强对军人子女的关怀。“我爱人常年出海执行任务,缺席了对孩子的陪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他最牵挂的事。孩子教育问题解决后,他也能安心工作、建功军营。”王俊平感到非常欣慰。

  王俊平的经历是近年来湛江市全力做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一个缩影。军人家庭聚少离多,子女教育问题是不少官兵最大的牵挂。湛江市靠前服务、多方协调、主动跟踪,通过建立常态化联通机制,加强军地双方联系和交流,落实相关优抚政策,倾力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中遇到的难题,让他们享受地方优质教育资源,为军人解决后顾之忧。

  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今年5月,市教育局联合湛江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市双拥办修订出台《湛江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享受优待的军人群体,持续加大中考优待力度,优待力度在全省走在前列。近三年来,全市累计解决了三千余名现役军人及退役军人子女教育入学优待,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入学及中考优待。

  军地携手解难,官兵后顾无忧。湛江是驻军大市,为更好地解决“军娃”入学难题,2019年9月,南部战区海军与湛江市政府签约,按照“政府主导、军地共建、资源优化、学生受益”原则,拉开了共建湛江南海学校的序幕。2023年8月,南海学校教学楼正式启用,学校面向军地招生,尽最大可能满足学位需求。

  走进湛江南海学校,只见新教学楼简约大气,教室里窗明几净,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从2021年开始,新教学楼正式开工建设,‘老’学校焕发‘新’活力,校园环境变好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该校副校长蔡伟红说。

  永兴岛班、赤瓜礁班、中建岛班、永暑礁班……10月中旬,首批“南海岛礁班”揭牌成立仪式在南海学校举行,一块块金光闪闪的铭牌挂到了各个班级门口。

  “以南海岛礁命名班级,是称谓的变化,更是精神的传承。”战区海军宣传处有关负责人说,开展以南海岛礁为班级命名活动,有助于打造精神育人平台,推动国防教育活动走深走实,引导学生崇尚英雄、心系家国。

  类似这样的军校共建开展国防教育场景,频频在南海学校出现:官兵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讲座、邀请孩子们参加“海军开放日”活动、对国旗护卫队员开展升国旗仪式训练,部队和学校共同谱写军地共进新篇章,进一步开创学校与部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双拥新局面。

  “浪花白”与“红领巾”温暖邂逅,实现了军队与地方共促教育进步的“双向奔赴”。2020年以来,南部战区海军陆续向湛江南海学校赠送了总价约382万元的教育教学设备和30万元援建经费,大大改善了学校硬件建设,有效促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

  一项项优待政策的落实,一件件入学事宜的解决,激励部队官兵安心服役、建功军营,增强了军人军属的幸福感、荣誉感,营造拥军优属良好氛围,温暖传递鱼水深情。

  构筑坚不可摧“精神长城”

  “退役武器凝结着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浓缩着我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辉煌历程……”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在湛江军事文化博览园,讲解员黎启晓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园区内武器装备的红色历史。

  “带孩子到军事文化博览园,让孩子体验一堂看得见、摸得着的国防教育课。”当地居民游览军事文化博览园时,对沉浸式国防教育体验赞不绝口。

  市民口中的军事文化博览园,是湛江市精心打造的以宣传国防教育为主题,以现代军事活动体验为亮点,集观赏性、参与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国防教育场所基地。走进博览园,国防元素遍布其中,战机振翅欲飞、火炮昂首向天、坦克整齐列阵……展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充满浓郁的军味,在助力全民国防教育、激发爱国拥军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湛江市稳步推进各类国防教育阵地建设,发挥好南部战区海军军史馆、湛江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和湛江军事文化博览园等省级国防教育基地作用。发挥纪念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国防教育功能,编印《湛江市红色文化名片》,介绍全市50个革命遗址和教育基地,串珠成链推出4条红色参观路线,发布青少年国防教育研学地图,常态化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因地制宜打造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和双拥公园,将国防元素融入城乡环境。

  寸金桥国防教育主题公园、麻斜炮台国防教育主题公园、“人民海军成长史”主题彩绘墙……穿行于这座英雄城,国防教育场所随处可见,国防文化氛围浓郁。国防教育阵地的拓展,让居民早晚锻炼时途经“强军课堂”,观光赏景步入“敞开军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市民的国防意识。

  战舰是流动的国土,城市是水兵的故乡。2020年8月,第一代“湛江舰”光荣退役并移交给湛江市。在今年年初,国内首个海上军舰奇幻灯光秀在湛江海湾震撼上演。以光影为笔,以退役湛江舰为纸,运用数字技术、舞台特效,沉浸互动讲述退役湛江舰30载战风斗浪的峥嵘岁月。

  在湛江人民的殷切期盼中,2021年12月,新一代“湛江舰”入列,继续传承英雄舰名,与湛江人民续写军民鱼水情。新老两代湛江舰,分别停驻在海湾大桥的两侧,一个驶向国防教育事业新航道,一个接力戍守祖国万里海疆。

  湛江舰上的一级军士长李宝富先后在两代湛江舰上服役,在今年“十一”战区海军组织的舰艇开放日期间,他向市民介绍,从日常战备巡逻,到亚丁湾护航、海外撤离同胞,中国军舰留下的每道航迹,都见证着人民海军加快转型建设的坚实步伐。

  踏浮板、登舷梯……来自湛江市八小的杨欣怡是个“小军娃”,登上军舰后,听着解放军叔叔讲述战风斗浪的故事,她终于理解了爸爸为什么工作那么繁忙。她在广东省国防教育宣讲总决赛的舞台上深情讲述:“我们军娃之所以少了那温暖的‘拥抱’,是因为爸爸们‘拥抱’着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军队优势资源为地方创新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除湛江舰与湛江市结对共建外,战区海军部队还积极行动,协助学校设置国防教育内容、策划国防教育活动、进行国防教育授课、开展军事训练等,在丰富实践中厚植爱国崇军情怀。

  对于湛江一中的学生来说,“国防”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而是一面来自西沙岛礁上的国旗,是一段段维护海权的故事,是一份份赤诚报国的情怀。10月25日,西沙“天涯哨兵”来到湛江一中,将在西沙中建岛上升起的国旗赠与该校。

  参加完赠旗仪式后,西沙“天涯哨兵”们走到师生中间,为他们讲述“每一段堤都是长城、每一粒沙都是国土”的感人故事。此时此刻,“天涯哨兵”官兵与师生的心紧密相连,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共同守护着这份崇高的信仰。

  看着这面特殊的国旗,学生周嘉扬激动地说,“天涯哨兵,常年驻守在祖国的西沙群岛,守护着祖国的‘南大门’,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国防教育进校园,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颗爱国强军的种子,点燃了他们的强军梦想。”据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李槟干事介绍,部队还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搭建起连接官兵与学生的桥梁,让爱国、爱党、爱军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职业赋能助推“智力拥军”

  水温、PH值、投喂数量……在目前广东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里,操作员黄建斌紧盯屏幕,通过智能设备仔细检查鱼群生长情况,记录数据传回公司汇报。

  黄建斌是一名退役军人,回到地方后曾从事过多种工作,但他始终觉得没有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薪酬待遇也低于预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写好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带动就业创业的“后半篇文章”,湛江积极探索退役军人培训新模式,不断拓展“教育先行、岗位跟进”行业合作就业模式,创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技能培训,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退役军人“军工匠”。

  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建议下,黄建斌参加了退役军人学历提升计划,经过四年刻苦学习顺利拿到了大专学位,并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招聘会上成功应聘,进入湛江军创龙头企业工作。

  此外,黄建斌入职后还参加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企业共同举办的退役军人“海洋牧场”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班,系统学习海洋牧场养殖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工作技能。

  与黄建斌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桦基、杨皓聪和肖锦林等人,他们退役后参加了湛江市“浪花计划”船员培训,解决了“再就业”问题。

  “浪花计划”是湛江市依托港口城市优势,联合广东海洋大学、海事局举办的退役军人船员培训,以“政府+高校+企业+退役军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实现培训学员参训即上岗,培训结束后100%就业,实现退役军人“入学即入职”。

  举办退役军人全员适应性培训、“浪花计划”船员技能培训班、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与养殖技术技能培训班,全力打造“湛江军创”品牌……翻开湛江市退役军人教育“成绩单”,一项项“硬核”举措有力度又有温度。

  当前,湛江市广大退役军人“戎归港城,再建新功”已成为港城大地的生动实践。一批优秀退役军人也在“新赛道”上展示了奋斗出彩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版:导读
   第2版:新闻+ 时政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新闻+ 本地
   第A03版:新闻+ 本地
   第A04版:新闻+ 时事
   第A05版:阅读+ 百花
   第A06版:新闻+ 本地
军地协作同下“一盘棋” 画出教育拥军“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