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又到了大快朵颐吃春卷的季节。
其实并非只有春天才有春卷,但在春天吃,是更适时、更有意思的。这个时节,距离刚刚过去的大年还不远,春风和煦,万物复苏,人们的胃口经历了年节期间过度填充的疲乏之后,又通过一段时期的调整,进入了重新焕发、逐渐上扬的阶段。在充沛的雨水滋润下,各种时蔬野菜茁壮生长,从不同渠道纷纷占领了百姓人家的餐桌。而春卷的主要食材,通常少不了春天里大自然的馈赠。
比如荠菜,这是初春乡间野菜的代表,它特殊的香味在此时最清新诱人。虽然如今的培植和储存技术早已确保一年四季能吃上荠菜,但时令毕竟很重要,春天吃荠菜的感觉,是在其它季节无法比拟的。
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不仅在诗词里意蕴生动,在五花八门的肴馔里也耐人寻味。江南人家喜欢用荠菜来包包子之类的面食,自然也少不了包春卷。汪曾祺先生就提起过:“江南人惯用荠菜包春卷,包馄饨,甚佳。”
春卷的“甚佳”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馅料决定的。春卷有咸有甜,而大多数是咸的,大多数人也喜欢咸的。咸的又分荤素,而大多数是荤的,大多数人也喜欢荤的。
说是荤的,也不全是肉类,而是荤素搭配。选半肥半瘦的猪肉,细切成丁。起锅烧油,下葱姜末爆香,下肉丁滑炒断生,加盐、生抽、胡椒粉等调味,再加适量水淀粉勾芡,至糊状盛出备用。用什么蔬菜搭配呢?荠菜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将其洗净,焯水,过凉,挤干,切碎,加入肉丁,再淋入少许油一起搅拌均匀,以锁住水分,馅料即成。
作为春卷馅心配料的蔬菜,除了荠菜,青蒜、韭黄、菠菜、芹菜等也较适宜,都是春天里最时鲜的东西。春卷的馅料决不强求千篇一律,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比如韭菜虾皮鸡蛋、蘑菇虾仁,也常用来做馅的。
馅是内容,皮是外形,二者缺一不可。春卷皮有不同制法,可烙可蒸。而苏沪一带是这样做的:面粉按适当比例加水、加盐,朝同一方向充分搅拌,直至筋力十足,然后在盆中静置,饧一两个小时。灶上架一只饼铛,保持小火,右手从盆中抓起一大把面团,往烧热的饼铛中央按压下去,并向四周揉转。片刻之间,铛上已留下一层迅速凝结的面皮,薄薄的圆圆的,直径十几厘米。说时迟那时快,右手将面团拎起弹回,左手铲刀在面皮底边轻轻一铲,随即揭去,摞在一旁。整个过程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再看那些皮子,薄而匀,柔而韧,光滑如缎,透明如纸。这种制作春卷皮的手法称为“吊”,有些地方也叫做“甩”。
包春卷的过程不算难,却也有讲究。外形好看是一方面,关键是必须包得严实,最后封口要用稀面糊涂抹一下,以便粘牢。春卷若是破皮或漏缝,下油锅后,里面会渗进不少油,吃了太腻。
接下来便是炸春卷。最好用菜籽油,油量宜稍多,炸制过程应不急不躁,开中小火慢炸,炸至表皮金黄而不焦为度。然后捞起,控干余油,装盘上桌。吃春卷时,可配香醋一碟,蘸点醋吃,更觉解腻爽口。
苏北苏南一带,春卷经常作为筵席上的点心。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此刻端上来一盘刚炸好的春卷,外酥里软,清香四溢,于大鱼大肉之后,可谓别开生面。吃春卷不必太斯文,伸手拈来送往嘴边,直截了当。不过入口之后得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春卷一般被人们当做休闲小吃。1917年冬,一个星期天的中午,鲁迅和二弟周作人在北京观音寺逛街,逛到青云阁玉壶春,进去找个座,喝茶吃春卷,窗外寒风凛冽,屋内温暖如春,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冬去春来,人们的身子舒展了,心情也舒畅了。春风十里,春卷一盘,在美味中静静体会春天的到来,是一种全身心的享受。仿佛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正如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