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当前版: A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绘新篇
雷州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文秋华 张锋锋
覃斗镇流沙港珍珠生产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加工珍珠。
沈塘镇揖花村风雨连廊自成一景。
沈塘镇后山村蒲草文化产业基地展厅,蒲草灯饰精致美观。
南渡河源远流长,浇灌着雷州大地千里沃土。

  文/本报记者文秋华 图/本报记者张锋锋

  当前,走进雷州市各条乡村,呈现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放眼广袤田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工作正在希望的田野上进行着。

  乡村振兴,示范先行,典型引领。今年以来,雷州市紧紧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要求,结合实际、高位部署、狠抓落实,以示范创建辐射带动全市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典型村”带出乡村振兴“新样板”,“示范带”串起乡村振兴“幸福链”。雷州逐步形成了一批契合群众期盼、有利乡村发展、易于推广复制的乡村振兴建设样板,各村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组团”崛起,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实现“一村美”到“一片美”“全域美”的转变,实现乡村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

  示范带+典型村创建

  对内树标杆,对外展形象

  深秋的沈塘镇后山村,蒲草田里青草茂盛,秋风吹过绿波荡漾、沙沙作响;蒲织加工厂里,工人们加紧作业,一根根蒲草在灵巧的手指间翻飞,编织成精美的灯饰。长期以来,蒲织产业是沈塘镇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当地群众通过工艺创新,开拓销售渠道,老产业焕发出新生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沈塘镇立足本镇实际,主动作为、精准部署,确定了创建“红蕴蒲乡,逐梦腾飞”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目标。示范带覆盖沈塘镇后山村、平余村、揖花村、孟山村、茂莲村和附城镇南田村、殿山村等2个镇7个行政村。雷州市按照“党建引领、风貌塑形、产业壮骨、文化铸魂”的建设要求,依托本地红色文化、特色产业和人文地域等资源,聚力打造了一条集红色教育、观光和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该示范带计划投资3.84亿元,目前已投入1.68亿元,在示范带内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

  乘乡村振兴东风,描绘乡村发展美好蓝图。雷州市对标特色精品村标准,编制创建规划,集中力量培育沈塘镇处井村、雷高镇扶柳村、北和镇格内村、松竹镇塘仔村等4个乡村振兴典型村,把典型创建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方面探索经验、打造样板、提供示范。

  沈塘镇处井村全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党员干部做表率,在“三清三拆三整治”中率先拆除自家危房,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建成大小公园4个、“四小园”130多个。外出乡贤带资金、带技术“反哺”家乡,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高质量“金都一号”火龙果,种植规模320多亩,提供100多个工作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雷高镇扶柳村依傍在雷州“母亲河”南渡河南岸,近年来不断完善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抗日战场旧址扶柳村炮楼、古塔等红色景点,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北和镇格内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整治机制,按责任制要求划分人居环境整治责任网格片区,实现村容村貌保洁“挂图作战”。做足“特色产业”文章,大力推进大棚辣椒、芒果、荔枝和释迦果等品牌产业培优提质,创新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农海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松竹镇塘仔村是雷州市东西洋田水稻种植的核心区,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和机械化方式种植优质丝苗米,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大米。同时,紧紧依托松竹稻香党建文化基地及该村独有的红色资源,打造“稻香+红色乡村”特色观光旅游路线。

  典型引领,奋力描绘。雷州市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乡村振兴典型村为抓手,全面激发乡村建设热情,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实现美丽与生态同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由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生态福利,让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各美其美、如诗如画的乡村风光,收获越来越多人的点赞。

  绘就“村居图”美景

  注重典型镇村打造

  镇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乡村要发展,既要“里子实”,也要“面子靓”。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市民、游客、产业纷至沓来,乡村就“活”了、“火”了。由此,雷州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中尤其突出环境优美这个底色。

  雷州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面积4051亩,拥有全国首个以红树林命名的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绿水青山,映衬的是宜人风景;蓝图绘就,镌刻的是理念高度。雷州市坚持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书记工程”,雷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调研示范创建工作,现场解决示范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走进雷州和美镇村,一步一风景,放眼皆是锦绣。从“洁美”“和美”“秀美”到“富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交响曲”在这里奏响。

  龙门镇入选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名单后,雷州高位推动,加强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创建的问题和困难,加快编制典型镇建设规划,全面开展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着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三大革命”,全市卫生户厕基本实现全覆盖,“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治理体系高质量运行,全市1420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利用各村院前宅后闲置土地和边角地,扮靓村容村貌,提升颜值气质。立足村庄现有基础,修复保护古树、古屋、传统建筑,分类改造提升农房风貌,按照“以奖代补”形式逐步推进各自然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今年以来,雷州重点提升建设美丽宜居典型村,全面铺开典型村的拆残建新、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产业、提升生态文明等工作,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统筹政府与社会的力量,打造龙门镇足荣村、雷高镇扶柳村等7个典型村,其中,龙门镇足荣村荣获“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截至目前,雷州全市64.61%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

  写好“土特产”文章

  注重特色产业发展

  产业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雷州市以“百千万工程”为引擎,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完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将一批批小小“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雷州市立足本地优势,在已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上,重点培育、持续提升、做大做强。积极探索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打造产业人才聚集平台,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电商平台”等模式,打造覃斗芒果、流沙珍珠、雷州番薯、雷州大米等特色产业,坚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带动周边群众生产就业,实现“产业建在屋前后、创业可在家里头、就业不出村门口”。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农业品牌53个,全市各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79个、家庭农场775个。

  以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产业大升级、发力乡村振兴,成为雷州不断夯实产业之基、积极拓展共富之路的必由之路。省级菠萝农业产业园和省级芒果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尊鼎珍珠文化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雷州市甘薯脱毒种苗基地项目全速推进……目前,雷州正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谋划推动全市产业园规模化发展,切实增强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雷州自然环境条件优越,近年来,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优势,越来越多的乡村发展出“颜值经济”,并带动更多村庄发展出更多元的业态,形成乡村振兴的“雷州路径”。雷州文化旅游节、覃斗芒果节、果王争霸赛等文旅品牌活动名声更响,“快活雷州一日游”“古韵雷州两日游”“生态雷州两日游”旅游线路“吸睛”又“吸金”,大大提升了雷州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雷州建立财政收入组织工作定期分析会商机制,自8月28日起,每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累计召开14次,狠抓财政收入。多渠道筹措资金,撬动更多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今年以来,雷州成功签约大毛牛、美达玩具、湛江雷州机场等项目36个,签约投资额达240.77亿元,超额完成了湛江市下达150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雷州经开区累计入园项目40个,其中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13个、拟开工项目24个。碧辉眼镜智造园、宏大钢结构力争年底前投产运行。

  凝聚“乡贤+”力量

  注重社会力量参与

  齐抓共促合力不断提升

  最浓是乡音,最恋桑梓情。乡贤,作为从本乡本土走出去创业的贤达能人或人才精英,不仅有才能、有资源,更有情怀、有责任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雷州市不断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作用,激发乡村振兴澎湃动能。

  雷州市广泛开展思想发动,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引导各方人士自觉自愿建设家乡,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奏好“协奏曲”、共绘“一张图”。

  通过“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乡贤洪明冠情系家乡做大做强甘薯产业,与杨家镇工作队在杨家镇投入1650万元建设甘薯脱毒种苗基地,推动蜜薯产业延伸上游“种苗”产业链。

  致力于乡村振兴,发展南珠产业,乡贤何德边2016年回乡创业成立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为本村村民及周边村民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农户带着传统的养殖技术加入企业团队,参与入股分红,2017年以来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收入及产业分红增收高达1亿多元。

  通过“龙头企业+工厂+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乡贤郑英豪成立广东南派食品有限公司,推动菠萝产业的发展,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约300个,带动群众创收增富。

  乡贤吴志德成立湛江市乐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乡村产业发展,以产业帮扶客路镇27个村委会983户贫困户,为贫困户分红485万多元。

  以集体经济示范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乡贤陈明春投资1.2亿元建设深坑村大美湖温泉文旅基地,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经济创收机会,加快探索出一条带动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雷州市充分把握乡贤“能人”回乡契机,以乡情为纽带,吸引能人乡贤、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回村发展、回报家乡,参与村企联建,进一步夯实了乡村人才基础。同时,打好“服务牌”“乡情牌”“治理牌”,全方位做好能人回乡服务工作,畅通乡贤回归通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抢抓“深改革”红利

  注重体制机制改革

  市镇村发展潜能不断提升

  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以改革破题。近年来,雷州市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切入口,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协同推进一揽子改革、破解一系列问题。一项项敢为人先的改革,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行走于乌石镇岭下新村,变化随处可见,破旧闲置的宅院被建成休闲景观区、荒山被改造成村民的后花园。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乡村游”成为热潮,该村通过文旅结合,打造了集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典型村,带动周边群众生产就业。

  岭下新村的蝶变正是雷州市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的缩影。近年来,雷州不断推动村庄拆旧复垦深入挖掘各类土地资源、闲置资源资产潜力,与此同时,雷州农村体制改革步伐不停歇,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三级”管理机制,建立联审联办制度。建立日常动态巡查网格化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农村乱占耕地无序建房问题,同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制度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农村产权和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配置。

  实施镇街体制改革,赋权强镇和强镇赋权同步推进,全面推行赋予龙门、客路镇实施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强镇放权改革,合理下放一批职权,进一步增强乡镇统筹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规范有序、权责明确、运作顺畅、便民高效”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激发龙门、客路镇发展活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改革纵深推进,乡村治理增添新动能,为雷州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强大动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深化“强党建”引领

  注重党建引领功能

  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走好乡村振兴路,党建引领是关键。近年来,雷州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发展新路子,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逐步形成“党旗红、产业兴、乡村安”的良好发展态势,奏响了乡村振兴新乐章。

  雷州坚持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量身制定整顿方案,细化整顿任务,建立工作台账,有计划、有步骤实施整顿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实施基层治理“一网统管”,落实10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8696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党建阵地是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场所,也是党组织开展服务的重要平台。雷州全面推进村级党组织党建阵地建设,培育了23个行政村和36个自然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开展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活动。同时,持续提升机关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一项目一支部”的要求,建立了65个临时党支部,统筹协调跟踪解决问题和困难103个,为各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雷州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典型村创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有序开展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回头看”,筛选286名不同层次的优秀干部组成干部储备库,建立86人的正股职优秀干部库,加强优秀干部储备,专项选拔了10名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进入镇街事业编制队伍,进一步拓宽村级干部成长空间。深化实施“头雁工程”,动员致富能手、大学生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建立湛江首家县级人才驿站、首家县级人才公寓和21家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打造引才聚才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第1版:要闻
   第2版:新闻+ 时政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新闻+ 本地
   第A03版:新闻+ 本地
   第A04版:新闻+ 创新
   第A05版:阅读+ 百花
   第A06版:新闻+ 专题
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绘新篇雷州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